“襄公矩在试图突破!”
谢弼反应慢了不止一步。
等他惊惧出声,孔劭和丁夏都已经恢复了镇定神色。
丁夏,便是那个将武次郡治理得井井有条的人,祖上是在白虎宫赢得“殿中无双”美名,为沉沦低谷的太玄一脉重新正名的丁鸿。
丁鸿,毫无疑问,是五行论旗帜。
而且他对于太玄一脉的传承,从贡献上讲,并不逊色于桓荣。
但到了如今,他的嫡脉儿孙,却站在了否定五行论的旗帜下。
丁夏并不认为这是背叛。
《法言》有“为政日新”之述。
当年的扬子、桓荣、丁鸿等等那一批先贤,就是在以“新”的五行论,取代“旧”的、更为古老却中断的修行法门。
时至今日,五行论不再是“新”,它也成为了“旧”。
丁夏选择举起今日的“新”旗帜,故而他认为自己非但不是背叛,还是真正的继承。
反观襄公矩等人,固守着无法走通的五行论,看似继承了先贤遗志,但实际上,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围着棺材的守尸鬼!
守尸鬼,又有什么前途可言呢?
即便襄公矩此时此刻选择突破。
他的前路,也已然清晰可见,那就是如这数百年来,每个选择踏出这一步的大修士一样——殒命。
襄公矩或许可以拥有短暂的,压制众人的强大力量。
但旁人只需要安静看着就好,很快,那份强大便会自行散去。
孔劭大约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迅速恢复了镇定。
今日,对面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取胜。
古檀树下。
桓志得到郭况提醒,却不似丁夏、孔劭二人那么乐观。
“扬子晚年曾有‘大成’一说……”
桓志做为桓伯温嫡脉后人,知道的东西比丁夏、孔劭更多。
檀德台上,或许只有一个谢弼,能够凭着谢夷吾的遗泽,在秘闻方面与桓志一较高下。
别的大修士试图破境,多是大限将至,搏那一线生机,不成功,就是转瞬即亡。
可是太玄桓荣一脉的传人,就不一定了!
传说中的扬子大成法门,除去真正修行了的人,谁也不知道那害死扬子两名亲子之后,仍旧让太玄最杰出传人桓荣为之赴死的法门,到底有什么样的玄妙。
万一襄公矩就真的成了呢!
“不可等其自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