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不羡遗风许氏谋计(1)

乾心论道 客笑而还 1194 字 2天前

临蚕郡位于新昌之南。

两郡同饮淯水东支之水,且临蚕左恃仙门山,右握黛蚕泽,自古为新昌之南门。

前汉之时,临蚕有张成、王章、牢辨相互为友,同在扬子座下修学,共列太玄十五子。

三人因俱皆出身寒素,学成后,返回临蚕郡,使得当地无论寒门、黔首,均羡慕三人而争相学道,造就了临蚕学风浓厚的传统。

为此,三人有一次返回檀德台看望扬子,将临蚕郡无论贫富,人皆向学的事情对扬子夸耀。

说:“人羡久生,将以学也,可谓好学已乎?”

意思便是我们那里的人都羡慕我们活得久,活得好,有地位生活安逸,于是都以此为激励而学道,这可以算得上是好学的榜样了吧?

扬子回答他们:“未之好也。学不羡。”

在扬子看来,因为羡慕所谓学道的好处而学道,这不是真正的好学,他们好的是“好处”,真正的好学,学的动力应是发自内心的,对大道的求索。

三人得了这样一番教诲,幡然醒悟。

返回临蚕郡之后,再也不参与没有意义的宴会,不穿过分华美的衣服,不住城中地价昂贵的园林宅舍。

他们在临蚕郡城外三里处,创建了面向任何求学之人的学馆,将他们所知的书籍保存其中,允许有需要的人在其中借阅、抄录,大门上则刻着“不羡”二字。

不羡学馆,成了临蚕郡最着名的地方,后来修士至此,必要前往瞻仰。

没错,就是瞻仰。

因为王莽篡位之际,鳞虫一族谋取蓬莱,曾有一支奇兵自黛蚕泽忽然突入。

临蚕郡首当其冲,不羡学馆毁于是役,张成、王章、牢辨也与诸多学馆学子一道,阵亡于守卫临蚕的战斗中。

如今的临蚕郡城外,只有一片石头围住的不羡学馆残迹,供后人凭吊。

距离残迹不远处,一片杂木林间。

杨凤带着许靖匆匆而来。

许靖穿的,似乎仍是当日檀德台上那些,此刻泥污溅在衣摆上,手臂袖子还沾染了血渍,头上束发的簪冠与头发一并发油发乌。

杨凤的仪容还好一些,却也可见狼狈之色。

谁都没想到,带方许氏在许季山之外,竟然还有多位感应大修士。

而且这些人,早已暗中倾向于桓志的新政、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