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不羡遗风许氏谋计(5)

乾心论道 客笑而还 1285 字 5天前

仙门郡。

伴随着夕阳西下,城中百姓三五一列,或挑或抗,将一捆捆扎得紧实的杂草,运至朝庙门前。

而后,当场便可领取一块小小的杂面饼。

除去打草、运输的,还有身体虚弱,或者年龄较大体力不佳者,则坐在朝庙当中,从一捆捆杂草中挑出藨、蒯、葛等可以织屦的草茎,再慢慢编织,他们也可以用织出的草屦换取面饼。

随着日落将至,百姓们换得了杂面饼,纷纷露出笑容,呼朋唤友返回自己的小茅屋。

陈仲带着杨凤、许靖入城之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幕。

陈仲下意识望向城中西南,那里正是城内杂草最多,也是如草般的百姓勉强存身的区域。

此前,陈仲在朝庙对面费力开出一片土地,盖起茅屋,垦出菜畦,便正是与杂草相争。

而那时的杂草,深处可与成年男子等高,浅处亦能埋人膝盖。

如今望去,却见西南贴着城墙的一片,已然开出了能容五马并行的宽阔区域。

陈仲不由得暗暗点头。

仙门郡守终于开始发挥作用了。

而这,也正是近古以来,儒家修士最终能够成为天下主流的最重要原因。

别家道统之修行,即便与百姓有关,也十分有限。

唯独儒家与墨家,修士修行,修的便是今日之事。

墨家最终不及儒家,是其要求天下人皆为墨。

儒家则要求修习之人先为儒,然后助天下人为儒。

“盛斋公果然不负盛名!”

却是杨凤出声感慨。

他此前也不是没有到过仙门郡,很清楚这里在三姓士族的把持下,是何等光景。

而陈仲这些日子东奔西走,定是没有空闲做这些的。

更何况,三人在与方广告别后,路上陈仲便说了,孔衍有意在仙门郡一展治功,让天下人看一看,并不是只有形名说,才能使蓬莱安定、繁荣。

以前的孔衍,自从有了盛斋阁,便开始淡出士林,将孔氏一族在前面吸引目光,养望宏誉的事情都交给后辈,自己默默在后,治理了昭明一郡的昌盛之景,却不居功。

如今治理一个人口不及昭明郡十分之二三的小小仙门,自是手到擒来。

不多时,三人回到茅屋,恰逢苏元明在院中做晚课,虽说闭着眼睛,却时不时抓耳挠腮,显然尚未入得定静。

陈仲看他模样,微微摇头。

“元明!”

听到陈仲声音,苏元明大唬一跳,急忙跳起来应声。

“代我将你孔先生请来,告诉他沧海杨玄成、带方许靖已至。”

苏元明答应一声,匆匆向杨凤、许靖行了礼,便埋头跑掉,生怕陈仲又来指点他的静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