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郎,看痕迹,人往山里去了。”
石梁村中,司亮盯着曾经用于囚禁“丹材”的三间大屋,面无表情,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听着部下探查村里村外后的回报。
司亮问起了似乎不相干的事情:“看守何在?”
宛郡这里,那延寿大丹的炼制虽则也出自王素,但炼法又别有不同。
主持炼丹的老道自号“太和”,称言善于以阳补阳、以阴补阴,常人乃至于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互峙,虽然各有阴阳虚实不同,但却不可能出现纯阴纯阳,要想逆夺造化,重返先天,那么寻到阴阳尚未分化迁转之初的状态,就至为重要。
而要达到这样的状态,炼丹材料中就不能有那些阴阳夹杂的寻常事物,哪怕是一些天材地宝也不行。
唯有生灵,可以一点点适应阴阳迁转,一步步完成从阴阳交杂到纯阴纯阳的转化,只要在最终的平衡被彻底打破之前,生灵的求生本能都会尽可能使之在那种状态下继续存活下去。
这便是生灵重伤之后,往往无法痊愈到受伤前最完美的状态,甚至有些伤势会跟随生灵一生,但就是携带着伤病,那生灵仍旧能够以不完美的状态生存许久的缘故。
伤势难复,便可以视为阴阳倾转的状态。
那太和老道便是先炼阴阳丹丸,分别喂给选定的“丹材”服用,使“丹材”们在阴阳丹丸的作用下,身体状况向纯阴、纯阳倾转,同时又勉强维持不死。
待到一定程度,寻常的阴阳丹丸已是无法在保持“丹材”不死的情况下,再继续使其阴阳倾转,这时就需要用“丹材”本身炼丹,借其本身“生气”,炼就效力更纯粹也更温和的丹丸,接着喂给余下的“丹材”们。
如此一遍遍借由“丹材”本身的提炼纯净,培养出最终可使用的材料,其耗费之大,价值之珍贵,便可想一斑!
但这样做也有其巨大优势。
像任文公用鳞虫一族与人合炼,通常开炉多次也未必能够获得一枚真正大丹不说,即便是成功炼出了能够延寿的真正大丹,其丹中也必定含有异族气血,服用之人虽不至于像炼制雁冲军时,服用杂色丹丸的那些军卒,产生明显且极其致命的异变,但日积月累,那些深入自身气息与骨髓的异族气血,仍旧是巨大麻烦。
而且,任文公那种炼法,消耗也未见得就更少。
相比之下,太和老道的大丹一旦炼成,更纯粹效力也更强。
石梁村里隐藏的那些,便是太和老道已经反复培育了许久的“丹材”,司亮代表司氏联系上他,要求销毁这里的炼丹痕迹之时,太和老道别的都未曾可惜,只要求将这些“丹材”藏匿起来,成事之后带走。
如此看重,那老道不可能不在这里留下看守。
同样的,司氏也安排有防卫之人,而且还是横山中,救世道内司氏那位死间的亲信。
然而,司亮到达此间,却没有看到丝毫战斗过的痕迹。
就好像看守之人与村民合力,一起将“丹材”带走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