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名孩童,陈仲哪里有空闲照顾,等待他们痊愈?
还是只有交给毛绽、姚元起等人。
将此事也交代清楚。
便让那横山娘娘姚娘子护持着温山郎等众人先行离开。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陈仲就完全相信了横山娘娘。
“诗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凯悌君子,遐不作人。卿为神只,亦承众德,德如不济,虽鸢、鱼之远,未见自然也。”【1】
陈仲知道横山娘娘未必能够领会自己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但他也无意过多解释,最后交代一句,便准备离开。
“言尽于此,卿可好自为之。”
横山娘娘本是农家之女,被那迦楼捺鬼王掳去后,更无机会去学什么《诗经》,自是不懂得陈仲话中准确含意,但祂感受得到陈仲的态度。
既不是存有恶意,也不是抱有善意,只有审慎。
姚娘子觉得自己虽有许多剖白的言语,却都被堵在喉中,只能无言以对。
而除祂之外,温山郎见陈仲这就要走,急忙指着太和道人尸体开口:“前辈,这人是否还会再来?”
先前求饶没有得到陈仲回应的两个道童,跪着也没敢起身,此刻不约而同,一起求恳,定要去扫清太和道人巢穴。
他二人却是心中清楚,以太和道人的性情,若是此次未死,后续太和道人或者不敢再找陈仲麻烦,或者要再设阴谋算计陈仲,那都是小事,关键在于他们两个失陷在此,死了也还罢了,若是活着,必定会被太和道人迁怒,炼成丹丸。
毕竟,太和道人在此丢了那么大的脸面,他们两个都是见证!
这就是他们极大的罪过。
除非太和道人真正死了,否则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有活路。
只是,三人或担心,或求恳,却都只见得陈仲微微摇头,随即一抹精光冲天而起,只有一句话遥遥传来:“斯人已逝,无须再论。”
两个道童面面相觑,他们觉得自己应该说清楚了吧,太和道人的老巢中还有许多替身,一个替身不死,太和老道就不是真的死了。
怎么这一位,就好像听不明白呢?
倒是温山郎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情,他是注意到了先前太和老道头颅落地时,那双眼中的诸般神色变化的,只是他不敢随意确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