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术是学校教导处林主任教学。第十二周课就上完了。从第十三周起就是全面复习。他安排大家准备一个专门笔记本,专门记算术公式。公式从最基本的先乘除后加减、破小、中、大括号开始,到分数、小数,到比咧、和差、面积、体积等等,都写在黑板上让大家抄写,200多条。以前漏学的,这次都补上来了,艾书足足记了50多页,如获至宝。他把这个笔记本常揣在身上,某知识点忘记时,就掏出来看一看。
学年结束,语文、算术、自然、历史、地理五科毕业考试,艾书和向同学等4人科科拿了5分的满分。小学升初中,由教育局统一出题试卷,全区分片区考试。语文的作文题《家乡的变化》,艾书按照李老师以前的指点,写了解放前后的对比,变化有点有面,大面用数据,点上用事例。他把解放时,解放军连长看见他端着一个半边碗,送了他一个洋瓷碗,一直用到1958年才丢失,作为举例写进了作文。
在毕业典礼上,艾书获得了“品学兼优”、“优秀少先队员”“勤工俭学积极分子”三张奖状。
散学后,李老师留住艾书说了几句话:“你的升学考试成绩,语文、算术都是满分5分,你升初中无疑问了。做好准备读中学了。”
两个大同学议论说:“真羞人,一个年纪小的竟得了三张奖状,优秀少先队员,我俩都超15岁不说了,那勤工俭学,就是他同向同学去拣了些铁巴,采了些茅草针针给学校制糖工厂。他得几张奖状,我们一张没有,真气人,走了!”
艾书出来校门,左询右问,找不到同伴。天快黑了,估计同伴先走了,赶忙回家。路过大山哑口和单家沟,也想到以前遇到的死人样子,毛根子都是炸的。
成就属于拼搏。三个乡下学生都被录取:一个被录取在县师范学校;艾书和堂叔考取了莺咀中学,吃国家供应商品粮。
莺咀中学是1956年县里在农村举办的两所中学之一,是一所片区中学,招收北半县和部分城区高小毕业生,除第三、四届招收两个班外,其余年份都是一个班。上千名考生,只录取一个班50人,难度可想而知。社会上把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比作过去的功名秀才、举人、进士。族人说,家族两百年没有功名了,这回出来三个“秀才”,举人进士有望了。
中学新生宿舍是一幢用黄泥巴筑成的土墙房。底房约5米宽,30米长,房两头各抵一座小山。宿舍在二楼,从操场边沿小山一条小路上去,与楼口平行处搭一约两米长一米宽的木板桥接楼口。学校后勤买来稻草,按两米长、一米二宽的单间床位铺在楼板上,两排大通铺。位置自己选,先报到的多选在窗口位置。
艾书没有被子带,还是带着大跃进大兵团作践时那条油布毡和一条草编席。还好,同乡高同学带被子,没有垫的,两人就打伙一床位。
开始,大家睡觉都是选择头靠土墙,脚对过道。由于土墙没有粉糊,一遇风吹,泥沙灰尘就掉在脸上,甚至眼里,大家又纷纷掉头,头靠过道。晚上没有灯光,里边的起夜出来,容易踢着他人的头,于是纷纷去拣些砖头或石头把枕边砌高。
学校生活,粮是国家供应,每生月供27斤粮食,2两菜油。每天两餐每人月交生活费3元5角钱,交钱买饭票,饭票有半斤和4两两种,可以半月半月交,可以用白菜青菜抵费,一斤好的菜3分钱。国家供应粮食,基本上是包谷麦子,配有少量大米,只能在节日吃或节约归己部分。有啥供啥。学校食堂用四两、半斤两种陶罐装粮加水放在大甑子里蒸。每个人具备、端着一个大碗递饭票去打饭,打饭师傅倒一罐饭在你的碗里,打菜师傅舀一铁瓢面上有几滴油珠的汤在你的饭上。个别讲究的学生多带一个碗装汤。
教室是上一年才修的砖木结构房,中间和两头有教室,大家习惯称“工”字房。
艾书能考上中学,生活不错,每天能吃上油,教室又是明亮的,心头乐滋滋的,每天都是一张微笑的脸。老师同学都
算术是学校教导处林主任教学。第十二周课就上完了。从第十三周起就是全面复习。他安排大家准备一个专门笔记本,专门记算术公式。公式从最基本的先乘除后加减、破小、中、大括号开始,到分数、小数,到比咧、和差、面积、体积等等,都写在黑板上让大家抄写,200多条。以前漏学的,这次都补上来了,艾书足足记了50多页,如获至宝。他把这个笔记本常揣在身上,某知识点忘记时,就掏出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