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按照家长们的要求:“四能”。艾书在此基础上,加了能懂课文意思,也就是讲课、做作业。除了早读大家读,中午毛笔字大家写外,其余时间两个年级要错开,此级认字,彼级作业。从早到黑,几乎是艾书的声音,即使是吃饭的时候,艾书透过竹子夹的壁头,与学生是你知我见,也在发声。
杨老,是会计的爷爷,就住在学校后面台阶房屋。他常坐在院坝里听学校动静,不时露出笑容。
学生轮流给艾书送饭。工具是一个双耳系着棕绳的砂锅儿,可装早晚两餐饭汤菜,标准几乎家家一致:半锅儿玉米面做的饭,半锅儿芸豆米和的酸菜汤。有的家认为老师要“文”些,送的少些,有的人家认为虽是老师但年轻,装的多些,吃后够饱。下午腾空后交第二天送饭的学生带回家。第二天上午上学时随便携来。送餐锅儿是老队长家的。
刚送了一个星期,一学生因天雨路滑,不幸跌倒,锅儿打烂,饭汤也没了。这学生哭着进学校,艾书安慰学生:“打倒算了。”这事不能告诉家长,家长要是知道,该生肯定挨一顿打、甚至是暴打。只是中午没饭吃,要挨饿了。
艾书忍着饿坚持上完课,一趟跑了六、七里山路,回到家吃了晚饭,又把那口以前在区中心校读书时提饭汤的双耳沙锅儿翻出来,提到学校继续使用。每家送的饭都在两平大碗到面尖大碗之间,至少是六、七两粮食做的。但没有油荤,艾书吃后总觉饿得快。每星期妈妈让他从家里提一小口袋大约四、五斤洋芋,叫他饿的时候烤吃。
鼓励学生。艾书思忖:口头表扬是必须的,但要有点物质鼓励。小时候老师奖励我的不也是半截或小半截粉笔吗?获得的奖品总是要拿回家向爸妈报喜。于是艾书也用粉笔头奖励学生,纪律奖励、学习奖励都用粉笔头。
奖励效果很好,不是一般是好!但粉笔快用完 了,艾书摸口袋,只有6分钱,1角2分钱一盒粉笔,还差一半!
“粉笔不是石灰做的吗?何不自己制。”艾书想自制。他取来了一些竹子制成粉笔大小的竹筒,取石灰装进竹筒。石灰见水,干后是硬的,不放水是散的。多次试制都不成功。
准备求生产队再借点钱买粉笔。
艾书拾到一块硬纸板,他把它剪成一把扇子,在扇子面上用烧红的铁钎烙了一些与课本上字样大小的孔,想考谁时就用纸板蒙在书面上,叫认孔中露出的字,认错了就是一个“手心”。学生们都怕这一招,不敢再读“白口书”了。艾书本来就缺少音乐细胞,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东方红》、《中国少年先锋队歌》不教行吗?哪怕跑了些调,还是教学生唱会。
体育,第一套《学生广播操》也教学生会做。
教室周围环境卫生,学校附近的路,就用劳动课时带领学生扫的扫,铲的铲,搞的干干净净。
图画工艺课,则教学生画些常见的猪、牛、马、鸡大小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