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年初计划;
财政税收完成399.6万元,四舍五入即400万元;
财政收入超计划196万元,分成得58.8万元;
烤烟收购411万斤,仅烤烟,农民创收900万元,创税280万元。地委表彰烤烟1000户万元户。在《临川报》上登载,树前区的烟农占了2/3篇幅。乡镇企业产值2442万元,创税超50万元。
区属供销、粮食、税务、农业银行、财政乡镇企业管理、农业技术、林业、土地管理、工商行政等在上级单位的年终总评中均获一等奖。
郑伟书记、艾明县长前来祝贺,让区党政领导成员和乡镇党政一把手参加。大家喝了俩领导携来的两瓶茅台酒,绝大多数人是第一次喝茅台酒,高兴万分。
书记县长看到区机关环境整洁,街道卫生干净,说:“你们是特意打扫来迎接庆功的吗?”
艾书回答:“不是。我们事多人手少,所以叫工商行政部门干部5角钱一个摊位的费用不收了,抽出精力配合区的产品流通工作。上级分配的工商管理费,区里划一笔钱给他们交了。区里每月补贴所在村支书30元,场一散就督促打扫卫生。不定期开展卫生检查,张贴最清洁、清洁、不清洁比赛活动。区机关大院,安排两位无职业的干部家属天天打扫,每人每月30元。”
郑伟:“哦,好办法。”
艾明:“这就叫经济兴、百业旺。”
县委办公室桌上,放着一本翻开的《筑州年监》。办公室头头是个有心有细心的人。见纪委忠贤书记进来,他念着省乡镇企业农民企业家表彰会的名单,念到艾书时,音速放慢,一字一句,且成重音,二人甲乙便对起话来。
甲:“哟,他还上书啦?”
乙:“才说?这不是一般的书,是《年监》,是史书,还两处登载哩。”
甲:“还上历史了,工作都是他一人干的?”
乙:“你看,还有《筑州统计》,专门登了一篇关于树前区的文章。”
甲:“你念些给我听听。”
乙:“三千字的篇幅,很长。我选点念给你听:
“标题是:《树前区发展乡镇企业启迪》。
“乡镇办企业总产值从1984年的214万元上升到1988年的2442万元,成为临川县唯一的乡镇办企业经济超千万元的区。
“目前该区已有年创产值上百万元的骨干企业3个,中小企业1824个,从业人数达7000多人,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
“经验是:认真贯彻党的富民政策;
“更新观念,优化组合;
“驱动‘五轮,’突出重点。
“启示之一,党的政策英明,领导干部开明,基层干部精明。
“启示之二,‘五无’特色激发了生机。五无:无铁饭碗可端,无大锅饭可吃,无铁交椅也可坐,无铁柺杖可用,无太平日子可过。
“启示之三,靠骨干企业推动全局,狠抓硫磺、生铁等龙头企业,大力推进横向经济联合,借别人头脑、技术、管理经验、信息、资金发展生产、培养自己的主导企业,推行一条高起点、强竞争、快节奏、土洋结合、大中小并举、国营集体、个人一起上,原始开发,中级开发、高层次开发一起上的方针,培养硫铁系列开发的产业优势,巩固带动各行业以之推动全局。
“启示之四,领导干部的凝聚力
“全篇明是写全区,其实就是写艾书。1984年,临川县委县政府大胆将在莺咀区工作的37岁的艾书调到树前区工作,充分发挥他善抓企业的特长,把该区丰富的硫、铁、煤、硅等矿产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甲:“这篇文章是哪个写的?”
乙:“是统计局的那个干部写的。”
甲:“小小年纪就会吹人哩。”
乙:“嗯。”
甲:“郑伟,艾明像很喜欢这个人(艾书)呢?”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