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汪筱的声音对于丢丢来说就像是蚊子的嗡嗡嗡嗡嗡嗡嗡,她本以为现代武器训练就是电影里面那种打打枪跳跳伞飙飙车什么的,结果却还要学一大堆理论战术知识,实在是令人困顿。

上完一上午的理论课,丢丢表示不想在食堂里吃饭,因为九科只会在每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省会设立办事处,所以他们在万宁的办公场地是借用当地教育局的地方,而教育局食堂的厨子是个东北人,特喜欢整点儿锅包肉啊,茄饼这些丁得很的硬菜,四川女生对这些是真的无感。

“吃香草鸭咋样,我感觉跟鸡公煲差不多。”唐泽问道

“都可以,早点儿吃了我还想睡会儿午觉,你们去不?”丢丢问向安新他们。

“不了,今儿吃猪肉炖粉条子。”安新说道,既然安新不去他的好基友黎想肯定也不去。

“我减肥。”汪筱也拒绝了。

在海南很多人只知道海南四大名菜和海鲜,可是在海南除了这些,其实还是有很多地方特色的美食,都是当地人根据本地有的材料,搭配上当地的食材,取名字都特别接地气,但是味道却非常的美味,越吃越想吃。

而香草鸭以其独特的香草喂养和烹饪方法而着称,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以香草为食的鸭子。

这种鸭子通常在海南的自然环境中放养,以水边生长的香草为食,如香茅、薄荷等,这些香草赋予了鸭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 海南香草鸭的烹饪方法多样,但最常见的是干煸和炖煮。干煸香草鸭是将鸭肉切片后,用大量的香草和少量的油在锅中翻炒至金黄色,这种做法能够保留鸭肉的鲜嫩和香草的香味。炖煮香草鸭则是将整只鸭子与香草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炖煮至鸭肉熟透,这种做法能够让鸭肉充分吸收香草的香味,肉质鲜嫩多汁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味道真的和鸡公煲好像。”丢丢尝了一口鸭肉说道。

“下饭三。老板,来盆饭,有泡菜吗?”唐泽转头问道老板。

“有辣椒酱要吗靓仔。”

“要的谢谢。”

唐泽在外面吃饭很多时候都会怀念在四川的苍蝇馆子。

没有餐位费,有免费的纸巾、米饭和海带汤,而且每一家都有它独特的泡菜。

泡菜走上四川人的餐桌,花了上千年。

四川泡菜最早归属在商周时期的“菹”中,菹是古人对“利用食盐等腌渍浸泡的蔬果和肉制品”的统称。在《诗经·小雅·信南山》中,“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就记录了当时的菜瓜腌渍的情形。腌制泡菜,需要在密闭的环境下,通过盐水浸泡促成发酵,释放乳酸菌等厌氧菌类,使蔬菜变得酸爽清脆。因此,密闭性好的容器成了制作泡菜的关键。秦汉时期,在蜀人发明带有沿的陶制泡菜坛后,泡菜的美味与精妙得以发扬,走入每家每户。到了民国初年,《成都通览》中记载了当时的四川人,每家拥有的泡菜已达22种之多,可见泡菜在四川人餐桌上的地位。

一千户四川人屋头的泡菜,就有一千种味道。每家每户母水配方比例的不同,造成了这样千家千味的情况。许多自己居住的年轻人,还会回父母家去舀一碗母水用来发酵。

四川泡菜按泡制时间可分:滚水菜和深水菜。滚水菜又叫“跳水菜”,意即在泡菜水里“dóng”一、两天即成。比如萝卜皮皮、莴苣条、叶类等,就需要随泡随吃。

至于深水菜,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可以在泡菜水里常呆的,比如仔姜、蒜、泡椒、心里美等。

夏天用泡菜来佐一碗稀饭,那一定是再清爽不过的消暑小菜了。

在寒冷的冬天,捞两个老坛里浸泡已久的酸萝卜炖上一只鸭,一家人围坐在冒着热气的酸萝卜老鸭汤前吃得不亦乐乎,鲜美的热汤和家常的温暖似乎可以抵御一切严寒。

如果说花椒是川菜之魂,那么泡菜,便是川菜之骨。无数道川菜,在经过不同种类泡菜的加工作用下, 焕发出开胃酸辣的口感。川菜的味道,也更加立体。

遥望远方,田家悠然,炊烟袅袅。有人把乡愁折叠,塞进信封;有人把乡愁捆绑,扛在肩上;有人却把乡愁,装进了一只坛子。

现在许多在外的游子,都会在网上网购母水引子,以求在异地也能吃上家乡的风味。而一些在外打工的人,更会直接抱上一小坛泡菜,踏上旅途。

不论你走到哪、走得多远,只要一碟小小的泡菜,便能让你穿越万里,重回故乡。泡菜,是乡味,更是乡愁。

这是盐的味道,乳酸菌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川人一代又一代传承的故土乡情、勤俭坚韧等信念品质混合。

才下舌尖,又上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