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帮我看一下我的论文大纲。”说着,把笔记本往林年面前一推。
只看对导演的分析,还不太够,她快速扫了一下前后文,试图理解林年的论证逻辑。
“我觉得导演语言这里写得不是很透彻欸,虽然我们已经不知道当初这些影视剧拍摄时导演的想法,资料馆也看不到导演剪辑版,但是从网上搜到的新闻报道、采访也能看出一些东西,我觉得你可能还需要再挖掘一下。”
“嗯,这里我确实偷懒了一下,关于影帝张的报道实在太多,我看八卦看得头大,后面导演部分的分析就松懈了。”
林年解释了一下自己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对邵乐乐的大纲提了一些意见,“我觉得你可以再细化一些,比如引言这一部分,你主要想些什么,可以用很日常的语言大概总结一下,这样对你之后写作的思路会有帮助,不会乱掉。”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林年的经验之谈了,尽管一些细节的记忆渐渐远去,但是培养出的习惯却早就根深蒂固,如果你也一遍遍地打磨一篇论文,你的大脑也会产生“肌肉记忆”。
“憋论文太难受了,我要‘难产’了……为什么你看起来轻松多了?”
林年哪敢告诉她自己也是一遍又一遍打磨出来的,只好让她继续加油,“别磨叽了,快写吧。”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年带着邵乐乐天天泡图书馆,终于写完了自己3万多字的毕业论文,确认了没有错别字后,给柳和雅发了过去。
之后,又花了一周的时间,帮邵乐乐改她的毕业论文。
“不是……你要不要这么卷啊,毕业论文的要求是八千字,你愣是翻了好几倍……”邵乐乐看着自己勉强写够的1万多字,吐槽道。
“主要是关于张汝安的研究太多,光做文献综述就写了好多字。而且他那么多作品,到了后期更是佳作频出,写起来就有些刹不住车了。关键是,我喜欢他呀,分析起自己的偶像,自然是滔滔不绝地夸赞。”
“嘿,可我看你后面对他的批评也不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