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总结演技

她一直好奇这些儿童为什么能够演的这么好,在她观察了导演如何对儿童讲戏后,她发现有时候成年人之所以演不好,反而是得失心太重,顾虑太多,所以总是演不好。有的演员面对镜头时会下意识地想自己如此表演是不是表现了自己好的一面,有没有把自己拍得美。一旦一个演员无法沉浸入角色中,而只考虑自己美不美的时候,她就很难表演好。

虽然林年大部分时候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作为一个中途学习表演的人,她想的更多是,说这个台词的时候我应该怎么演,当思考“怎么演”的时候恰恰说明一个人进入不了角色,她要靠“演”才能展现一个角色,而小孩子不是,虽然他也是在演,但是他是将自己当作那个角色的,他的脑海里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导演想要他表现倔强,并给出实例,他便能抛弃掉杂念,又或者说他的成长经历使他还不懂那些杂念,自然在入戏这一块就能表现得很好。

当然,不排除很多童星的天赋存在,总有那么些人,即使表面看上去不善言辞,性格内向,但是面对镜头的时候,他完全不惧怕镜头,面对那么多工作人员围着他,还要念台词,也完全不怯场。更重要的是,他们就是能正确的表达情感,甚至一句话念到哪里该听一口气给观众喘息的时间都无师自通。

“是的,但是这样的演员是很难教的,因为他一旦形成可依赖的表演路径,就很难改变了。作为儿童的那些表演气口和成年人台词的表演气口是不同的,毕竟成年人面对的场景更复杂,他们如果一味依靠自己的习惯,那么转型总是痛苦的。我之前专门辅导过几个转型期的童星,我会让他们录像,然后反复拉片,解构自己的表演。你们要从声台形表四个维度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演员,那么他就要从声台形表这四个方面去拆解自己身上让自己一场戏表演成功的元素,通过解构的方式,让他实现一种对自我的陌生感。

“一个人从进入青春期到成年,想法是千变万化的,我还让他们去观察自己长大后的日常生活,去记录自己和同龄人沟通闲聊娱乐休闲时自己的状态和表现,通过解构自己本人的方法,实现对自己的陌生化,这样他才好接受更多的角色,更多元的表现形式。像秦羽铨吧,他也是童星,还有考到帝都电影学院的那个女孩子,叫和青的,都算是转型成功的,和青算是真的有天赋,就那么自然而然地转成功了,没有经历太漫长的阵痛期。

“倒是秦羽铨,我跟他更熟一些,小时候还演过他的妈妈,他小时候非常有灵气,但是进入到初高中时期吧,叛逆影响了他的演戏状态,一度没什么戏拍。另一方面就是他发现有点不知道如何拍戏了,全靠自己的第一直觉有时候无法支撑他走完一整部戏,每每演到后期就会非常痛苦。后来,经过一系列有意识地‘矫正’,才算是重新找回演戏的感觉。你也倒不必妄自菲薄,有很多演员是大器晚成型的,况且你现在已经算是小有名气了。”

整日闲在家中,虽然不忘练习演员基本功,还根据自己上半年的拍戏经历写出了以上一篇万字长文发给柳和雅老师看,但是林年觉得自己有必要走出去看看,而不是一味的闭门造车,可是去哪里呢?

扒拉着手机也不知道问问谁,突然看到班群里提示新消息,点进去一看是话剧上演的通知。

同样是学习表演,话剧虽然在形体上和屏幕演员的要求不大一样,但是二者本质上是一样的。

发消息的是曲靖,之前和林年一样签约了王何宇的演员经纪公司,“难道已经放弃小荧幕,回到话剧舞台了么?”带着疑问,林年私戳了曲靖。

“曲靖,好久不见,我刚看到群里的消息,即将上演的那部话剧你也参演了么?”林年斟酌了一下,决定直来直往,不绕弯子。

“对,跟着跑了几年剧组,也挣不出名头,还不如演话剧呢,在电视剧行业,挣得钱再少也比当话剧演员挣得多,但是话剧演员自在得多。对了,你最近在帝都,好久不见啊,一直听说你上戏、上综艺,混得很好呀。”

“都是走运了。对,我最近在帝都,这两天正好没什么事做,所以想去看看话剧幕后排练。正好就看到了你发在群里的通知,我能去你们后台观摩一下排练不?”

“可以啊,随时欢迎!你们这会儿是不是就在排练?我现在就过去。”

“对,这是地址。这个剧院你来过么,你别从正门进,我们平时排练走的都是旁边的小门,你出了地铁沿着马路一直往西走,看到正门后继续走,遇到的第一个小胡同右拐,从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门那里进来就行。虽然你到了也能联系我,但是我们走戏的时候,不一定来得及看手机。”

“好的,没问题,迷不了路。”

林年套了件白T、牛仔裤,拿上手机就出门了。

说来上一次看话剧还是毕业那一年看的各个专业上演的毕业大戏,那一次她感受到了不同主题、形式的表演的趣味,远比平时的作业练习感受到的趣味震撼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