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着步,林年乱七八糟地想着事儿,心情也还好,并没有自己这一天没有很多产出就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毕竟她还是给自己找来了论文的基础,虽然那两万字里最后能用到一万字在毕业论文里就不错了。不过就算心情不好,跑完步大汗淋漓过后也会觉得爽快,很多事情就是需要人的身体动一动才能想得通,林年从不在一件事上反复纠结,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就算偶尔脑子里会闪回一下那些不太好的经历或者让自己内耗的事情 ,她也不会过于纠结。
再次接到贺贺的电话的时候,已经是一周多之后,刚收拾出来的行李又要开始打包了,她的第一稿论文也快出来了。话剧的剧本也收到了,他们今年要演的毕业大戏是根据老舍的《茶馆》改编的经典话剧。
刚听说的时候,林年属实有些惊到了,毕竟这个戏从上个世纪一直演到如今,一直都有人看,也养活了不少老艺术家。那么多珠玉在前,谁会愿意看他们这些小朋友演这么经典的剧啊?
但是林年也没有说什么,这是老师们决定的,他们这些学生,尤其是自己这种常年不在学校的学生更没有发言权。她要做的就是仔细阅读剧本,拍戏之余好好练习,这样每月一次的合练才能好好表现。
你要问她同时准备两部戏,台词真的不会记串吗?
只能说林年有记台词特殊技巧。其实也没什么特殊的,这么多年拍戏的经历让她的记忆力一直处于被锻炼的状态,虽然很多时候她演完一部戏就会让自己“彻底”忘掉戏中的台词,但是进行中的剧,她却能够牢牢记住台词,靠得无非是熟练罢了。另外就是虽然她只扮演自己的角色,可是她会给这个人赋予合理的行动逻辑,顺着这个逻辑去连贯台词,自然记得更快更牢,必要的时候,她还会将对手戏的台词也粗略记个大概,从对话中完善自己的行为逻辑。这样真正演戏的时候,每一场景都会触发林年大脑里已经预设好的行为逻辑,从而使台词能够顺利地说出来。
其实能够顺利地讲出台词,对表演也是有加成的,因为行为是有逻辑的,台词是顺应逻辑的,那么连带着身体的表现无非都是这些内化的想法的外在表现,灵肉无法二分,一个人的身体死去,灵魂也就消失在人世间,而大脑死亡,身体渐渐地也就不行了,这都是说的身体与精神的失联。当她内在逻辑捋顺了,外在的表演和表情就会跟着内心走,这样演出来的东西一般就不会夸张,也就不会陷入使相的困境。
打包着行李,林年乱七八糟的想着,突然觉得刚才那一套思维逻辑似乎可以用在论文里,担心自己忘记,连忙停下手里装护肤品的手,回到笔记本前,将自己刚才那一段话先随便敲到文档的末端,回头再进行整理。
经过几年的厚积薄发,林年在娱乐圈一下子有了存在感,如果说之前还有些不温不火,只是小范围出圈儿,年初的一部年代戏在央视的播出,渐渐让她有了知名度。
“我们都爱看国产剧”小组多了很多林年的安利贴,甚至最近林年进组的帖子也被贴了进来讨论。
柠檬小丸子:与其说这是不是演员好饼,我更看导演和编剧,这两个重要角色到位,烂剧也能调好。
百事可爱画卿颜:可别毒奶,大牌导演翻车的例子还少?更何况作坊式的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