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值大宋王朝盛世,江湖上却风波不断,奇案迭起。开封府尹包拯,铁面无私,刚正不阿,身边有南侠展昭武艺超群,师爷公孙策智谋过人,更有王朝、马汉等忠心耿耿的护卫,一同破解无数疑难杂案,威名远播。
这一日,开封城内突现诡异之事,城东李员外家中,一夜之间,满门上下二十余口,皆变作干尸,状极凄惨。此事一出,人心惶惶,百姓议论纷纷,皆道是有妖邪作祟。包拯闻讯,立即带领展昭、公孙策及王朝、马汉赶往现场勘查。
只见李府大门紧闭,门环上尚留有斑斑血迹,推开门,一股阴冷之气扑面而来。院内落叶满径,显得死气沉沉。走进正厅,只见满桌佳肴尚未动筷,而主人李员外一家,已化为干尸,面容扭曲,死不瞑目。包拯心中一沉,知此案非同小可。
公孙策细细查验尸体,皱眉道:“大人,死者身上无外伤,体内水分尽失,似被某种神秘力量吸干。此等手法,非人力所能及。”
展昭环顾四周,忽见窗棂微动,心中一动,身形一闪,已跃出窗外。片刻之后,手持一枚黑色羽毛归来,羽毛上隐隐泛着幽光。
“大人,此乃黑羽鹰之羽,此鸟乃妖族之物,莫非此案与妖族有关?”展昭道。
包拯沉吟片刻,道:“公孙先生,你速回衙门,查阅古籍,看是否有关于妖族吸人精气的记载。展昭,你与王朝、马汉,随我去司天监,请教天师。”
一行人来到司天监,天师张真人闻讯而出,听罢案情,神色凝重。
“包大人,此事事关重大,妖族已久未现世,若真如此,只怕背后另有隐情。”张真人沉吟道。
“真人所言极是,还请真人指点迷津。”包拯拱手道。
张真人取出一枚八卦镜,道:“此镜可照妖邪,你等可持此镜,前往李府附近搜寻线索。”
包拯等人辞别张真人,回到李府,手持八卦镜,四处搜寻。夜幕降临,月光如水,李府内更显阴森。忽听得一阵异响,自后院传来。包拯等人循声而去,只见后院一片废墟之中,竟有一扇隐秘的石门。
展昭用力推开石门,一股浓郁的血腥味扑鼻而来。石门之内,竟是一处地下密室,密室内烛火摇曳,中央摆放着一座祭坛,祭坛上刻有繁复的妖文,四周摆放着数具干尸,皆是近期失踪之人。而在祭坛之上,竟有一黑袍人,手持法杖,正低声吟唱,似乎在进行某种邪恶的仪式。
“妖孽,受死!”展昭大喝一声,拔剑便刺。黑袍人转身,露出一副狰狞面容,眼中闪烁着绿光,竟是一妖族之人。
双方激战,黑袍人虽法力高强,但在展昭、包拯等人的围攻之下,渐露败象。突然,黑袍人一声怪笑,身形化作一道黑烟,遁入地下。
包拯等人追至密道尽头,却已不见黑袍人踪影。只见密道尽头,有一扇石门,石门上刻有妖族图腾,似乎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公孙策此时赶到,手中拿着一卷古籍,道:“大人,古籍中记载,妖族有一种秘术,可吸人精气,提升修为。而此秘术,需借助月圆之夜,以特殊祭坛,集天地之阴气,方能施展。”
“如此说来,今夜便是月圆之夜,妖族之人必有所图。”包拯道。
众人商议一番,决定分头行动,包拯与公孙策留守李府,监视祭坛,而展昭与王朝、马汉则前往妖族藏身之处,寻找黑袍人下落。
夜色渐深,月挂中天。李府内,包拯与公孙策紧盯着祭坛,只见祭坛上妖文逐渐亮起,一股阴冷之气弥漫开来。
“大人,快看!”公孙策指着祭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