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要给队里交上一百块钱。生产队呢,给陈本虚记全年的工分。年底给分配粮食就是了。陈本虚为什么敢这样做。就是他流浪到贵州的时候,学到了一门泥水匠手艺。他就到邻近的煤矿,做了个修修补补的泥工。手下还有几个徒弟,陈本虚自己,还做了小工头。
那个时候的工头,不能像现在的包工头。那样子就属于剥削阶级了。陈本虚带起几个人做工。只能在小集体里记工分。自己只是多拿了一分而已。这样子挣的钱交给生产队,那是没有问题。 废文网
那天陈本虚和一个朋友去泸溪的浦市,要看一个也在那里做泥水匠的朋友。为什么要走几十里,去看这个人。全是因为这个朋友对他说: 天蚕小说网
“那个做泥水匠的人,已经写了一部长篇小说。”
陈本虚一听说,人一下子就惊呆了。他本来就好想做一个能够写文章的人。可当时对什么小说,什么长篇小说,基本上就只有什么概念。
听说一个和自己一样,也做泥水匠的知青,竟然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还是一个和差不多一样年纪?这个人在陈本虚的心里,简直成为了他那一片天空里的星星了。哪里有不赶快去看望的道理?
见了面之后,晓得这个人,是一位万姓的辰溪人。
和他谈话没有多久,陈本虚就好几回就把那话头,往长篇小说上扯了过去。可是这个伟大的知青,就是不肯接他的话。陈本虚再聊了一会,又往看过的什么书的意思上扯。他还是没有接腔。这让陈本虚很是扫兴。
在往回走路上,陈本虚两个人就吵开了。陈本虚说这个人,不可能写出什么小说来,更不说是什么长篇小说。”
那个朋友则说,人家硬是说,自己写了:
“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可能是为了保密,不愿意跟我们陌生人说吧。说不定,又是看不起我们,才不肯放着呢。”
很多年以后,这个牛皮客万知青,不巧又成了陈本虚好朋友。于是这长篇小说这四个字,给陈本虚的印象,那就太深了。
可陈本虚还是有两下子,早就把这个人给看准了。当年,万知青真的就是在吹牛皮。后来这个人,一直就生活在自己的牛皮当中。只是他真能够吹响的,也是有。
在辰溪的那些年月,万知青凭自己的智慧,居然造出了农用车。这一下子轰动了地方。陈本虚还坐着他造的车子,开到了沅陵县,两个人吃了一条十多斤重的沅水大鲤鱼。
是正在陈本虚就要报考北大时。在写作有了点影响。有关部门就推荐了他,为这牛皮客写文章了。认真采访了这牛皮客的奋斗精神,妙笔生花,文章一发表到了杂志上。万知青的农用车,就戴着大红花,开进了长沙城。
万知青也戴着大红花,到处开会,演讲去了。好多朋友们看了文章,个个都说写得好。让陈本虚脑筋的是,就是万知青他一个人,对文章表现得极不满意。
陈本虚也早就写过了一些类似的文章。还从来就没有发现,主人公有不满意的。左想了右也想了这才发现,万知青不满意的地方,在哪里了。在陈本虚复习的百忙中,赶快就找了个时间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