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事,高兴时,叫你来开个会。不用时,对不起,你已经超了龄。不理你,不睬你,也没有什么关系。
剧团里有人暗骂他“光杆司令!”
他倒是心中得意,哈!老子光杆,就光杆。哪怕就是光杆,我还是司令。只要能当个司令,哪怕他光什么杆?
“没有人包,我来包”。
孙大文瞅了个准,开了腔。
“我的方案,是按上面领导原定的:文化经费一万五千元,加上地方财政二万元,共三万五千元包工资。
“事假一天扣除三天,病假每月按十八元发给生活费。旷工一天,扣十天工资……”
孙大文话末说完,人们便骂开了:
“真的是数学教师,日你娘,硬是抠门团长。”
“把个地方上的艺术单位,硬是搞成了工厂。乱弹琴!”
“那不如干脆,把文化经费也退给国家。大家都做生意去算了!”
“……”
会场上,沸沸扬扬。别看这些人,正儿八经的,似乎来不得。添盐加醋,添柴浇油,还都是有几板斧的。
这不只一家伙,就把孙大文给哽住了。众怒难犯,况且又当着上面来的部长,他不敢发作,便只好谢了幕。
突然间,平地响起了一声惊雷:“我来包!”这嗓门儿好粗。
大家一愣,回头一看,不由都怔住了,发言的,竟是其名不显的李富贵!
“他!”孙大文鼻子里一哼,坐正了身子,做出了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态。
确实,李富贵这名字,本来就俗不可耐,他能进剧团,也全靠的是孙大文。
当年宣传队,在乡下演出时,孙大文见他嗓门粗,就收了他来演李玉和。谁知他嗓门虽粗,却高不起。
加之,嗓门归嗓门,演戏归演戏,他拼了命,也“雄”不了,“壮”不出,反闹得举县上下人等,啼笑皆非。
孙大文本来是要退掉他的,有好多次了。但看他忠厚,且肯做事,便勉强留了下来。他闲暇无事,又少爱好,就看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