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年年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吃饭速度快了很多,一吃完就拉着王桂花去厨房泡豆子。
她想发豆芽,这应该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长成的菜了吧。
现在地里还没播种,家里吃来吃去,就只有白菜、萝卜这些,根本就没有新意。
眼下温度还不算高,将豆芽放在温暖的灶旁,只需要几天时间就能收获。
不论清炒还是当配菜,味道都挺不错,关键还便宜。
按照现代的技术,一斤黄豆能发六七斤黄豆芽,绿豆的发芽率比黄豆高,一斤能发七八斤绿豆芽。
虽然她没试过,应该也不会差到哪去。
翌日清晨,苏年年一起床就去厨房看了下昨晚浸泡的豆子,基本上都泡胀了,饱满而有光泽。
她轻轻将豆子从大陶碗中捞出,均匀地铺在已经洗干净的竹编晒盘上,晒盘底部有一层湿润的纱布,豆子被整齐地排列在上面,一半黄豆,一半绿豆,挑出里面烂的或者有虫蛀了的。
这时,刘艳走了过来,“年年,有什么是我能帮上忙的吗?”
家里人都在忙活,就她一个人绣花,一点事都没做。
“当然有啦,二伯娘,你来的正好,这个豆子需要定时浇水,保证它们一直在湿润的环境下生长,这个活需要非常细致耐心的人来做,幸好有二伯娘你在,以后咱家可是得靠它来赚钱呢。”
苏年年的话,可以说情绪价值拉满了。
刘艳心情很愉悦,终于找到了自己能做的事,按着苏年年说的,搬着晒盘去了厨房。
苏年年看着她的背影,有些心疼。
这几天王桂花把家里的情况都大致跟她说了下,她才知道刘艳为啥没有回娘家宣传。
刘艳家住北方,本来家里条件不错的,但遇到了大荒年,庄稼颗粒无收,全村人纷纷南下逃荒,在逃荒路上,她和家人走散了。
古代不比现代,没有手机,很多人走散了根本联系不上,很可能一辈子再也见不到。
她就这样背着小小的包袱跟着大部队一路走,一路寻找家人,最后无奈放弃,在苏家村落了脚。
人家说娘家是女子最好的倚仗,但刘艳不一样,她除了苏家便无依无靠,所以很怕被抛弃,总
“奶,等会我们用水将一斤黄豆和一斤绿豆分别用水浸泡着,明天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