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萧普贤女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身体微微前倾,“耶律大人有何具体计策?”

耶律得重走到殿中舆图前,手指落在析津府东南方向的武清县,“太后请看,武清乃析津府东南门户,更是梁山军的粮草中转站。据斥候探查,梁山军在此仅驻守五百余人,防备薄弱。若臣率五千兵马突袭,必能一举拿下武清,夺取粮草。如此一来,既能缓解城中粮荒,又能挫梁山军锐气,届时再与梁山军谈和,太后便能更有底气,为百姓与皇室争取更多保障。”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百官纷纷看向舆图上的武清县。

耶律大石沉吟片刻,点头道:“武清确实是梁山军的薄弱之处,若能夺取粮草,对我军确是大利。只是五千兵马是否足够?梁山军若派兵驰援,该如何应对?”

“耶律将军放心。”耶律得重早有准备,“臣计划连夜出兵,趁夜突袭,速战速决。武清距析津府仅五十里,一夜便可抵达,梁山军援军赶来至少需两日,届时臣早已带着粮草回城。”

萧普贤女看着耶律得重胸有成竹的模样,心中的天平渐渐倾斜。

她深知城中粮荒已迫在眉睫,若能夺取武清粮草,至少能多支撑一月,无论是战是和,都多了几分余地。

她沉吟良久,终于点头,“好!就依耶律大人之计!朕拨给你五千精锐,三日之内,务必拿下武清,带回粮草!”

“臣遵旨!”耶律得重躬身领命,目光扫过殿中百官,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无人知晓,他心中早已另有盘算。

散朝后,耶律得重并未立刻前往军营点兵,而是绕路回了府中。

书房内,耶律宗雷早已等候在此,见他进来,连忙上前:“父亲,乐和先生托人送来消息,问您何时行动。”

耶律得重接过纸条,上面只有短短几行字:“武清守军已备好,盼将军识时务,勿伤百姓,共促和平。”

他将纸条点燃,看着纸灰在烛火中化为灰烬,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一边是辽国太后的信任与托付,一边是城中百姓的安危与梁山军的诚意,他早已做出了选择。

“告诉乐和先生,三日之内,必有结果。”耶律得重对耶律燕说道,“你再暗中联络城中主张和谈的官员,让他们做好准备,待我从武清回来,便劝说太后正式开启和谈。”

耶律燕点头应下,转身退了出去。

耶律得重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心中暗道:“太后,并非臣不忠,实乃辽国气数已尽,唯有和谈,方能保全城中百姓与皇室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