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上午这顿大锅菜里放的是杂七杂八的菜干,豆芽和豆腐又是自家出产的。吃剩下的下午加上水,糊点玉米杂面糊糊,第二顿接着吃,再放些山里挖的山药,连干粮也省了。
就这老太太还一直跟我抱怨:“每天百十号人的饭食,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娘,等明年开春房子盖好都搬进去了,咱们就熬出来了。”
老太太又叹口气:“一帮子饿死鬼,不管他们还真有可能过不去这个坎儿。算了,就当积德了。遇见咱们,算他祖上烧了高香,遭难时还有人拉一把。”
老太太向来刀子嘴豆腐心,虽然嘴上不饶人,心眼还是不坏的。
现在是冬月,没什么农活,土地已上冻,挖沟掘地都不成。可又不能让他们闲着,索性便将加工坊的事项提上日程。开会时,让赵竟成搜集大家的就业意向、特长喜好,做为分工时的重要参考。
先拿豆腐坊练练手,正好难民中有两个会做豆腐的,又挑选了6个学徒,凑了8个人。专门将便利坊后院腾出2间屋子来,一间磨浆,一间熬煮,驴子也牵了过来供他们使用。
为交流技术,特意将赵家大哥也叫了过来,给他们先讲解并示范了一遍做豆腐过程。又让那两个会的也分别演示了一番,这才发现原来做豆腐也有很多说法。
就拿凝固剂来说,除了用卤水,还有酸浆水和石膏粉,凝固剂不同,做出来的豆腐口感也不一样。每个人所用的压制力度和时间不同,也会影响豆腐的质地和产量。
品尝着口感迥异的豆腐,我已经在脑海中幻想出好几种吃法,香煎、凉拌还是煲汤好?
看我不说话,两人又急于表现自己。
年轻一点的那个说:“夫人,我还会做豆干,也会揭油皮,有一次忘了加卤水,一直熬煮就能一直得到油皮,我都没告诉过我以前那个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