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四章 高度

代晋 大苹果 1905 字 16天前

李徽倒是并不太放在心上。李荣已经做的很好了。在北府军年轻一辈之中,李荣的成长最快,也立下了累累战功。当场丹阳李氏中的那个少年,如今已经统帅万军,独当一面,李徽已经很欣慰了。至于那场战斗的失败,只能说是李荣更进一步的一场教训。经过那场失败之后,李荣会变得更好。他向来是个能够反思改正不固执之人。

但无论如何,那场战败给了李荣很深刻的震动。和军中大多数将领一样,他们渴望报复燕国,洗刷耻辱,为战死的东府军将士们报仇。所以,自周澈李荣而下,众多将领都认为应该趁此机会,攻打燕国。起码也要侵吞部分关东土地,以达到实际的好处。

而文臣之中,苻朗的观点更为激进。他的提议不仅仅是乘势进攻,而且是要乘机攻灭燕国,夺得关中之地。

苻朗的想法李徽多少能够理解,这确实是一次机会。如果这是一场决定了燕国未来和北方格局变化的战斗,那么此刻若不出兵参与这场瓜分燕国的狂欢,便会错失良机,令拓跋珪坐大。拓跋珪的势力一旦南下,那将是全新的挑战。

这里边有个关键的问题,到底是和燕国为邻符合徐州的利益,还是和拓跋珪的魏国打交道更加的容易?燕国的存亡自然和徐州无关,但对徐州未来的影响必然巨大,必须要对此进行研判。

多次的会议和研讨之后,尽管李徽也生出过多次想要趁机出兵,侵吞更多关中土地的欲望。但是一条条的分析研判之后,众人还是冷静了下来。

在六月初的一次会议上,李徽提出了如下的问题。

第一,东府军是否具有攻占关东广大的土地的能力?这一点,众人都颇有信心。也许之前没有,但现在燕国伐魏之时,燕国精锐尽出,国内空虚。东府军全力进攻,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攻到燕国要害之地,甚至攻克燕国新都中山的。东府军具备这样的实力。这一点所有人都不怀疑。

但紧接着,李徽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徐州是否做好了管理大片国土的准备和手段。特别是关中这片巨大的土地,面积比目前徐州和青州四郡的面积还大,人口多两倍。且五胡杂居,杂胡部落遍布。

占领一片土地或许是最容易的,但管理这片土地以及守护好这片土地却是个超级难题。慕容垂之所以能够迅速在关东复国,那是因为有基础。这里本就是燕国的故土,具有统治的基础和惯性。即便如此,慕容垂也经历了漫长的平叛的过程,也颇不轻松。

如果徐州占领关中,要面临的是如何迅速统治这里,稳定局势的难题。而这件事,可不是嘴巴说说便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武力镇压和安抚并重。需要各种手段和人力以及各种政策的配合。统治一片土地,那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否则即便表面占领了关东,那也是四处起火,疲于奔命,最后反而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这个问题,对于徐州的官员们而言是最为核心的问题。只有他们知道,要想让统治的土地长治久安并且开发繁荣要付出怎样的精力。别的不说,光是可用的官员的培养,便是个极为棘手的问题。说实话,徐州和青州四郡到目前为止都缺少大量的官员小吏,人才的培养是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又不能随随便便的任命人选,否则危害更大。

从这个角度而言,就算军队能够攻下关东,后续管理的官员和人力也无法到位。行政职能都不能保证,自然会一片混乱。所以,就算有进攻的想法,也要做好大规模的人才准备和其他方面的大量准备才成。

至于有些人提出的只是为了解气而攻灭燕国,并不想占领关东的土地的说法,那是可笑之极的。大举进攻的目的只是为了报复燕国之前的进攻,最后却拱手送人,什么都不占,那是极为可笑幼稚的做法。

李徽提出的第三个问题便是之前提出的问题。便是燕国的存在对徐州而言是利是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