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利敌不利己的辽东边墙

确定在打下沈阳后逐步退出战时状态,这就解决了最大的问题。

无论文武官员,都明白了辽东之战的最终目标,据此做出安排。

文官想着要抓紧时间重新掌权,枢密院的文职军官则想着:

要利用最后的时间多立功绩。

兵部左侍郎秦士文道:

“退出战时状态不仅要对官吏奖惩,对前线将士的赏赐,同样也应发下去。”

“以免战时状态结束后,朝廷许诺的奖励迟迟不至,让将士没有动力继续作战。”

这番话充满了对文官的不信任,引得许多官员怒目而视。

但是朱由检却知道这是很有可能的,点头道:

“这件事确实应注意。”

“无论对前线还是后方的奖惩,都应在战时状态结束前定下来。”

“兵部要抓紧时间准备,做好考功稽勋。”

又向枢密院一众官员道:

“战争之道,日新月异。”

“每一次大战之后,都要做好总结。”

“枢密院这次功劳很大,但是出现的问题也不少。”

“一定要查漏补缺,继续完善章程。”

袁可立等人应是,对这次枢密院的表现既有骄傲,又有一些羞愧。

骄傲的是枢密院成功发动了辽东之战,并且取得了胜利。

羞愧的是前线的战况完全不在预计内,枢密院对很多事情没有准备。

再加上后勤、生产等方面发现的问题,袁可立决定要趁着自己是战时宰辅,将枢密院的制度继续完善——

他作为枢密院的重新创立者,一定要对得起这个称呼、对得起皇帝的信任。

参谋部长杨嗣昌,此时更是羞愧。

因为被皇帝要求多制定预案的他,完全没有考虑过打到沈阳怎么办。

就在上个月,参谋部还计划用今年水陆并进的成功方案,在明年疏通太子河进军辽阳,后年以同样的办法疏通浑河攻打沈阳。

哪想到眨眼之间,辽阳就被各军合力攻下,现在他们就抵达沈阳城外。

面对皇帝的期许,杨嗣昌郑重说道:

“臣一定会和参谋部诸君做好总结,下一次提出更完善的方案。”

朱由检点头赞许,叮嘱他道:

“不止是和参谋部的参谋总结,还要倾听前线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