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活跃的苏松商人

崇祯五年初的京城,因为各大宗教的争端而热闹。

但是江南的苏松新区,则因为证券交易所而狂热。

在购买二百万元战争债券、并以实际行动支持朝廷的政策后,苏松新区终于被允许,开设大明的第二家证券交易所。

许多新区企业,都积极申请上市,以便自家的股票能在证券交易所交易。

吴世睿就是如此,他打算把船厂的股分卖出一部分——

年前的那场风波,可是把他吓怕了。他和很多苏松商人都认识到,工商业远不如农业安稳。

这也是辽河套的土地被追捧的原因,这些由地主转型的商人,仍旧没有打算放弃土地。

看着交易所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吴氏船厂的一个股东道:

“世睿啊,咱们船厂花这么大代价上市,值得吗?”

“股票交易哪里不可以,非得来这个交易所?”

这是吴家的一位长辈,可以说是看着吴世睿长大的,说话也比较随意。

吴世睿对他还算比较尊重,耐着性子解释道:

“私下交易,和正规交易能比吗?”

“像是咱们船厂,年前发生风波时,你想脱手有谁理?”

“但是证券交易所则不同,这里聚集着股票交易的买卖人。”

“想找买主,尽管直接来这里!”

这是他坚持上市的最大原因,他没有把船厂看作什么不能卖出的世业,想的是经营情况不理想时,能够脱手出去。

这个道理其他股东也能懂,但是对付出巨大代价上市,他们仍觉得可惜,一位股东说道:

“买了五万债券,又拿出百分之十股份给职工大会,还给他们董事席位。”

“这付出实在太多了,今天的股价能涨百分之十?”

另一位股东哂笑道:

“怎么可能?”

“现在股市有涨跌限制,无论涨价百分之十、还是跌价百分之十,都会停止交易。”

“想暴涨是不可能,但是咱们船厂的股票,应该能涨一部分。”

这是对股市比较了解的,在京城证券交易所开业两年后,各种相关制度,已经渐渐完善。

朱由检对此也一直有关注,把自己想起的很多制度,试验增加上去。

如今京城的证券交易所,就被视为大明最值得信赖的证券交易地。

很多人都相信交易所的交易制度,认为在这里交易更安心——

在这里,买卖基本是公平公正的,不用担心威胁、强迫、毁约等行为。只要拿出钱财,就能买到证券。

所以吴世睿的上市提议能得到支持,其他船厂股东也认为在这里交易很正规。

得知涨停板制度后,这些股东放弃了一下子涨回损失的想法,但是对这个人说的股票能涨,却是无比相信。

在朝廷决定对安南开战、并且开始南洋攻略后,很多苏松商人都认识到:

战时采购不会停,他们接下来只需要全力生产商品。

所以,先前在战时状态下极为红火的产业,再次受到追捧,造船业就是其中之一。

——

纺织业就更是如此了,顾炎武的顾氏工坊,在去年的战争期间极力扩张。整个顾氏宗族,几乎都把闲钱投入里面。

但是即便如此,他们的生产能力仍不够,单是制造袜子、服装,就让他们忙不过来。

如今朝廷对安南用兵,需要的服装同样不少。顾炎武思索之后,干脆决定上市,发行一部分股票筹集资金。

他是不用担心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因为顾氏工坊建立时,就是按朝廷规定的制度来。

财务制度、职工持股……这些他早有准备。顾氏工坊和吴氏船厂等企业一样,成为苏松新区第一批上市的企业。

此时,顾炎武就在交易所中,关注股票发行。

和他很有交情的张彝宪道:

“顾校尉想要融资,根本用不了卖股份。”

“内廷的应天银行和四海银行,都很愿意借给你。”

“现在卖股票实在太亏了,过两年顾氏工坊的股价至少能翻倍。”

顾炎武笑着说道:

“将来能够翻倍,那是将来的事情,顾某看的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