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人口资料和生活水平估计

按照葛剑雄主编、曹树基著中国人口史第四卷明时期,崇祯三年人口大约1.9亿。

明末战乱损失的人口大约四千万,崇祯十七年人口大约1.5亿。

清初战乱又损失大约四千万,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估计顺治十二年大约1.19亿。

从1.19亿增加到4亿,清朝人口增速是低于当时世界同期的。尤其是晚清时期没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人口爆炸,中国人口在世界占比是降低的。

例如东南亚,【1850-1986年间,世界和亚洲的总人口大约只增长了3倍。东南亚却增长近9倍,总数达到4.1亿,在亚洲总人口中的比重因此大幅度上升:1500年为7%,目前已增至14%以上。】

对于清朝所谓的“人口奇迹”,《中国人口发展史》第十章第五节【怎样认识清朝的“人口奇迹”】有专门论述,它的人口增长率不但横向上低于世界同期,在纵向上也低于很多历史时期。

而且这个所谓的“奇迹”,带来的生态破坏是巨大的。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等问题,现在还在还债。

到了清朝,中国可以说是陷入普遍贫困。

马戛尔尼一行于1793年五月十四日到达中国(乾隆五十八年),同年十二月从广州起程返回英国。

在马戛尔尼眼里他所看到的大清帝国的人民可谓是民不聊生,让英国使团触目惊心的是:

“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民衣衫褴褛衣不蔽体,我们扔掉的食物残渣他们都抢过来吃。”

他的另一位副使约翰·巴罗在他的《我看乾隆盛世》一书中说到:

“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前往北京的途中,都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的迹象和农村繁荣富饶的证明,除了村庄周围难得看见树木,房子几乎都是用泥土盖成,屋顶上盖着茅草抵挡风雨……无论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和英国的小镇相提并论,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穷落后的景象。”

——

而在晚明来到中国的利玛窦,是这样记载的:

“食用蔬菜的种类和质量和栽培植物的种植情况也差不多,所有这些中国人使用的数量都要比欧洲人的通常数量多得多。事实上,中国老百姓中有很多人是终生完全素食的,或因为他们贫穷而不得不如此,或因为某种宗教原因而接受这种生活习惯。蔬果花草的丰盛程度确实让人不能再有什么奢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