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爷现在的消息很灵通,“不换人,也照样要改内容。我听说,他们每天收到的批评信件,用麻袋装都装不下。”
吴名回来比较晚,刚吃完饭出来,“那么多批评信!”
阎埠贵点评道:“不说工人,农民,各行各业的人,连三年级的小学生都在写信,全国各地的都在往他们那里寄,路上估计还很多。”
人人都在讨论,人人都发表意见,自然有些人就会写信过去指点一下工作。
《京城日报》、《京城晚报》又从这些信件里挑了一些出来,刊登在报纸上。
有了这样的反馈,受到鼓励,更多人写信过去。
几十年后,很多人乐忠于在网络上发视频发文章,有人给点赞回复,差不多一样意思。
李铭刘海中俩人扶着自行车进入前院。
“小铭,老刘,你们这是一起回来了。”阎埠贵招呼道。
刘海中回了一嘴,“在门口碰上了。晚饭还没吃,我先回家吃饭了。”
李铭笑着点点头,没说话。
他把自行车停在东厢房边上,“三大爷,您帮忙出个黑板报吧?”
阎埠贵扶了一下眼镜,“小铭,我有点不太明白。”
“这不是外面的韵动搞得如火如荼的嘛。咱们大院是先进典型是样板,这事肯定不能落后了。您跟冉老师两人刚好会写粉笔字,你们两就出个黑板报吧。”
阎埠贵看了一下四周,“那这黑板报要出在哪啊?”
董大爷、吴名等人也是东张西望,不知道李铭有什么打算,院子里好像没地方可以写的。
“当然是大院外的院墙上呀。做人不能太自私!写出来就只给自己看,这是不对的。写出来了应该分享给别人看。”
“稿件由院里的人提供,您负责写上去,我负责找人弄个黑板出来。大概就这么个事情,您跟大伙商量商量。”
李铭话说的好听,大家商量,那是细节归大院里的人商量。
这个事,他主意已定的情况下,那就得照着他的意思办,现在这个95号院,基本上是李铭说了算。
反对不了,那就参与进去。
这是李铭现在的想法,所以主动搞些七七八八的事情,显得很积极。好事不能便宜了别人。
阎解成也是刚吃完饭到前院,一时贪心,开口问道:“给黑板报写稿,有什么奖励没有?”
李铭不客气道:“阎解成,也就是在咱们院里,你可以这么问一下。在厂里,你刚才说的这句话,是会被小组开会批评的,车间开会批评的。”
吴名也没有取笑阎解成,“对啊,阎解成,说话要注意点。”
李俊义等人也点点头,确实就是这么严重的事情。
阎解成尴尬不已,恨不得学鸵鸟。
老父亲阎埠贵帮忙解围,“小铭,那这稿件要有个标准吧?”
“给单位写的学习材料挑一些出来。到时候把稿子的出处、单位、作者名都写在末尾。”
李俊义赞同道:“这样挺好的。”
不用额外写,交稿子的人省心省事,还能留有单位、名字,路过的人都能看,也算是一种扬名方式。
董大爷也想发挥一下余热,“我们这样在家里的呢?”
上了黑板报,以后去报刊栏,董大爷都能秀那些爱指点江山的老头一脸。
“您啊,想写啥就写啥。简单一点,写个万岁也行。”
阎埠贵征询道:“小铭,你说这事要不要给街道办汇报一下?”
“汇不汇报,您跟一大爷、二大爷商量着拿主意。”
——
上午11点还有一章
感谢您的订阅!
感谢您的投票支持!
感谢书友天天-关注的月票支持!
感谢书友老金读书的月票支持!
感谢书友jenvio的月票支持!
感谢书友李修毅的月票支持!
请您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