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1.23章 最大余量的准备
面对清单上的物资,卫铿突然觉得自己先前的筹划可以撕了重来。
例如武器装备方面,卫铿原本想要全面换装,但是看到清单上的物资后,
卫铿发觉自己选择300日为代价的兑换后,在应对吉安城的威胁上,就不再是“短期内发起一场高烈度阻击战”的单一选择。而是可以进行长期的消磨作战来反敌入侵。
如果单纯从保卫根据地这一目标出发,而不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采取游击战更可以减少伤亡。
所以武器装备要重新选定。
首先重火力要有,60口径的迫击炮管子要来八个——这个需求不变的,这是卫铿一开始就要选的,没有这个,卫铿就得搞没良心炮。轻机枪方面配备个三挺,因为子弹补充方面问题有些困难,所以多了也没用,只是解决有无问题。
但接下来呢,几百把突击步枪的打算直接被裁掉了,取而代之是少且精的装备。
游击战环境需要夜晚作战,红外夜视仪来个五十套,来一套太阳能充电板,嗯,附带有一吨重的小型锅炉发电机组,和一系列变电设备。
至于主武器,来四十把高精狙,匹配四万发专门的子弹和备用枪管。而该狙击步枪的枪管寿命按照出厂标准的记录是两千发。
似乎,差不多就足够了。
……
至于其他运载量,其实就是以进一步为生存提供保险做准备。
化工设备必须得换,卫铿自己拼装的化学反应釜一天只能生产二十多公斤硝酸,而且味道太冲,一些结合的缝隙,自己用黏土树胶封闭只能堵住一小会。
现在要进口一套标准化小型设备,也就是现代工艺的土法设备,上面有温度计压力表。
另外不断萃取草木灰获得碱太耗费人工,顺便要了一套氨气生产设备和一套简易的侯氏制碱设施。
再者是来一套煤气发生器,炼钢小平炉,还有更好的子弹定模器,以及轧钢设备。
外面铁轨上的那些钢,卫铿还在惦记着。虽说游击战作战中,重点就是那四十把高精确狙击枪,由前方不断轮换使用这些武器装备。
但实际上,每个人身上都配一杆枪还是有必要的。万一可能大规模作战呢?手上有枪心里不慌,现在居住地都是土墙壁垒,听到外面的动静,有枪和没枪的心态差异,卫铿最清楚了生产组的自己。
至于剩余的空间运载量,卫铿要了足足四千个轴承环,还有大大小小的蒸汽机核心零部件。
生产设备,人员,以及基础交通建设三项结合才算是生产。
卫铿知道附近区域的小矿场,所以缺的就是运输能力,在这个位面的卫铿试着用扁担来挑运,自己大概将五十公斤的货物运个一公里肩膀就感觉骨头要磨碎了。后来用了独轮车能将两百公斤的货物运到五公里外。独轮车没有轴承环,轮子和前轴摩擦在转动时,会发出非常大的咯吱咯吱声。卫铿推这东西的时候,开始怀念自己以前不屑一顾的工地推车。
轮子就代表运输力,能承受轮子转动时摩擦的零部件,就是运输行业的战略零部件。但那两个凹钢环和钢珠,看起来简单,却只有现代工业能造出来。
有了运输力就能将挖掘出来的土块轻易搬运,沿海的卤水生产就不用简陋的铁锅来煮了。效率成百倍的提升。
有了运输力,几十吨的砖块就能从城市废墟运到居住地河流附近,连带着丛林水运的木头,组成烧炭场,和石灰窑。
有了运输力,丛林中捕杀动物就不用当场拆卸放在背篓中背下山,而是可以直接送到山下,皮毛清洗,浸酸,肉撒盐风干,内脏熬煮,下脚料堆肥。处理的更干净。
卫铿挑选了东西后。
系统确定后,立刻给予传送。
在中央场地上,随着卫铿将大量的木头堆积在了场地中央,天空中大气电荷开始围绕着一个点凝聚,很快聚集成了球状闪电,然而紧接着木头上也出现了烟雾,突然出现了熊熊火焰,然而火焰的热能并没有随着空气流动向上跳跃,而是聚焦在球状闪电上。
球状闪电中央的能量越大,紧接着空间开始扭曲,仿佛在不断吸纳周围一切,卫铿也感觉到了吸力,但是意识中有什么一闪,就感觉不到吸力。这个过程中仿佛自己身躯原来是一块磁铁感受着磁力,突然就变成了铜块感觉不到磁力了。
然而地面物质的流动依然在继续,大量细小的颗粒从几百米范围内朝着球形闪电的中央汇聚,而贴近地面处更是有大量的气化物质升腾。
二十秒后,球形闪电分出了一道光面,围绕着一片片立体空间进行着打印,很快,设备的雏形在这能量的一次次扫荡中出现了。
这就是“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