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世界物理规则中,想要突破到太阳核心是非常困难。
“星外积焓”是合众积累的长远路线,比起直接缔造戴森球,不够高端,且要在漫长时间中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但是,对文明的“黎民百姓”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只需要付出耐心即可,中人之姿都能参与过来。剩下的交给文明,交给时间。
主世界条约中,卫铿默认的“异位面要素不得干涉主世界发展”基本准则。但实际上如何“不干涉”,作为在维度上增生出来的卫铿意识,现在在主世界上其实没有明确条例约束。
完成这样的“历史”潮流,需要很多很多海量的“中人”。
就如今天回顾旧历史,当年炎黄氏族刚刚来到水草丰美的中原时,或许也是感叹这是一片无穷无尽的土地。
卫铿:如果让地球现有“人类智慧”定一个努力一万年的计划的,太长!以现在人类文明根基太浅薄,一万年内人类文明能不能承受的住呢?
主世界人类根基,说到底就是地,月,金,火,几大生态圈的人类意识。
现阶段在“城里”(太阳系内环)卫铿不会在大家的视角内“多动,躁动”。会自己找一个“田埂”撒欢
现如今恒星部的卫铿发现,主世界在经过几百年发展后,已经后劲不足。但他并没有陷入“批判主世界现在价值观”的思维陷阱。
纵然,过于普通,不够潮,不够新,被身边走过的人视为过于普通,不值他人扫一眼。
35世纪走出地球,即将踏入深宇宙的卫铿在转化为热碳基状态前,最后凝望着东亚那地方,不禁念叨:“回望七千载,九州四处是荒野,今瞰一春秋,万里山河尽桑田。”
农耕时代:‘黄土背朝天,期待着家中粮仓能够积满’
只要文明根基足够厚实,那么即使不要天才,“中人之姿”也能踏出通天大道。
卫铿:批判解决不了“人类文明”停止问题,时空管理局一代比一代不求上进,不是地球文明停滞的原因,而是地球文明停滞的结果。地球眼下基础太单薄了,支撑不了更高层次发展。
…正如二十一世纪,东西方国家核心凝聚力是不同,此时维度上不同再生集群的“自我认同”也不同…
一个文明社会,当跨过门槛的精英若是以为,世界只需要自己,其他人没用,那就把文明路线走窄了。
“躺平”大师卫老爷用丰富的做蛋炒饭经验,和炼剑经验觉得这是文明至理。
白灵鹿:“极端优秀”的聪明人,戴森环上已经后继无人了。这个体系需要的人少,但是门槛太高了。越到恒星内部越复杂。
故想要成就千古伟业,得把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兴趣都调动起来。
现在从地球引力井中悄悄的返回主世界的“铿意识群”,一直是保持每月三百人的数量。
这个星海太空舱在霍尔推进器的作用下,开始拖着数百公里的巨大电磁网,过滤星际尘埃,就如同一头犁地的老黄牛。
在外搬砖,要比在太阳内搞核聚变要简单,但是这个道路需要的是朴素积累。
嗯,用没逼格的描绘,就是老农思维。
…每一次时代大潮开启前,都是风起青萍…
卫铿:陷入天才思维,盯着高端,妄图在不增加根基的情况下,一骑绝尘,最终会摔死的。所以必须要站在“增加根基”角度上,来看待主世界问题。
现如今,主世界所有在异位面浪够了的意识们回来了,都走的是远航思路。
这第一块耕田,是沿着天狼星的星际通道开垦的。
李希梦苦楚道:“我是念念不忘,因为我想等我要等的人,能回来。”她凝望着维度,如同望夫石。
早在33世纪第五次位面大战刚开打的时候,卫铿就已经锚定了这个计划。
但是作为各个时代普通人真实的历程是:
主世界35世纪,此时土星轨道外的太空无比空旷,太阳虽然被戴森球包裹露出红色的光芒,但是在卫铿看来,这样的恒星控制还不够。
卫铿:如果我执行的这个计划能成功,那么是否可以能供自己开垦很长很长时间?
具体有多长呢!这个漫长不是数字上多少年,而是大量历史进程。
正经科普: 1944年荷兰天文学家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氢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每个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可以在同方向或反方向上排成行,每次当氢原子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时,会发射波长21厘米的微波。这个氢原子发射微波周期是11年!
人类根据天文历法来种田,这就是识别天数,而换而言之,只要有天数的地方,就有田可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