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李家洼大队

不管什么年月,这种沾点儿颜色的新闻,总是传播最快的,也是人们最乐意谈论的话题。

坐火车挺无聊的,那么长时间,不唠嗑还能光睡觉啊?

赵广宁跟盛希平差不了多少岁数,俩人也能放唠到一块儿去,少不得找点儿感兴趣的话题多聊会儿。

“那后来呢?孙主任没报到局派出所,把张哥抓起来啊?”

盛希平唯一担心的,就是张万青受到打击报复。

这年月,很多事情是讲不出理的,谁嘴大谁就有理。

孙家有背景有靠山,就怕张万青斗不过他们。

“抓谁?他自己作风不正,跟人家媳妇乱搞男女关系,被人家当场抓了个现行,他还报警抓人?

要不是局里顾忌着影响,先把他抓起来了。”赵广宁嗤笑了声儿。

“那张万青可是挺有心眼儿的,让那俩人亲笔写了认罪的材料,还签字按了手印儿呢。

他直接就把材料送到了咱局里,你说,局里咋整?出了这种事儿,那必须严肃处理啊。”

“不过啊,我觉得张万青还是胆子小了,这事儿办的差火候。

他当时抓着那俩人的时候,就应该直接报局里,当场就办了他。

我让他一天天嚣张跋扈、逮着谁就整谁?这回就该往死里整他。”赵广宁咬牙切齿的说道。

“真恨我当时没在现场,我要是在,保管就这么干,让他孙正杨再一肚子坏水?收拾不死他?”

也不怪赵广宁这么恨孙正杨,赵永胜、杨春明当初,都在孙正杨手里吃过亏,挨过揍,又被送去学习了好长时间。

后来经过调查,二人身上没有什么错误和污点,这才放回来的。

“赵哥,这事儿张哥肯定也是有他的考量,再说,他也是为了咱局的脸面。

当时闹出来是痛快了,可咱局里大家伙儿都得跟着丢人。

我猜,这一次孙正杨没啥好果子吃,他自己作死,还是别把外人牵连进来了。”

真要是按照赵广宁说的那么办,爽快是爽快,可后果不好预测。

原本这一切就是盛希平在暗中推动,他自然不希望事情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这年月,生活作风那可是大问题,尤其是干部,这关系到品质问题,看的相当重。

孙正杨乱搞男女关系,爆出丑闻,闹得满城风雨,局里肯定不能轻饶。

这是儿报上去的话,省里也保不住他,反正孙正杨栽了是一定的。盛希平要的也就是这个结果。

“嗯,你说的也在理,我就是特么的生气。当时我要在场,高低我上去踹他几脚。

我听说,他那腿骨折了,好像还挺严重似的,一直在医院住着呢。

他媳妇那头也知道了,两口子正闹离婚。

这要是真离了,他老丈人大舅哥那头,保不齐怎么下死手整他呢。

你也知道,孙正杨前些年嚣张跋扈,咱局里那些老人儿让他祸害多少啊?

现在他出事了,不知道多少人等着落井下石呢,你瞅着吧,有他好瞧的。”赵广宁冷笑道。

盛希平一听这话,也就明白了,孙正杨这回,应该是够呛能再翻身。

挺好,这才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当初仗着有背景有靠山嚣张跋扈欺负人的时候,就该想到,会有翻车的一天。

“那张哥呢?他怎么样了?”

盛希平比较担心张万青,这事情闹得满城风雨,他往后在人前还能抬得起头么?

“老张啊,他已经跟媳妇离婚了,家里那房子也卖了,他搬去了开峰林场。

我听人家说,他正想办法调动关系,想去露水河林业局那头呢,不想在这边了。”

赵广宁在局里也是有些能量的,啥事情他都知道。

盛希平点点头,心里对张万青这人,倒是有点儿佩服的意思。

这人办事儿干脆利落还有点儿手段,该断的时候也不拖泥带水,这要是换個工作环境,应该很快就能转变过来。

等着过两年,再重新找个媳妇,好好过日子就是了。

行啊,总比上辈子的结局好,也不枉他插手一回,顺道解决了心头大患。

“嗯,那也可以,换个地方,都不认识他,重新开始呗。

过一两年重新找个媳妇,保不齐还能生个孩子过好日子呢。”

两人天南地北的闲聊一阵,车上实在没意思,于是只能闭上眼睛迷瞪着。

这慢车就是费劲,但凡路过一个站,都得停。

中午的时候,盛希平拿出来自己带着的煎饼、大葱、鸡蛋这些吃的,俩人对付着吃了点儿。

就这样,一路上不知道停了多少个站,好不容易在下午五点多,晃悠到了浑江站。

下车先去买了票,然后找地方吃东西,休息会儿,晚上八点,又坐上了开往省城的火车。

原本赵永胜说,让他们能买卧铺就买卧铺,可俩人去问的时候,人家不光要介绍信,还要工作证啥的。

之后又说,赵广宁和盛希平级别不够,买不上卧铺票。

盛希平一听,可去他的吧,买什么卧铺啊,反正就一晚上的事儿呗。

就这样,俩人买了硬座票,上车之后发现,实际上没几个人。

于是俩人找了空着的长座,直接往那儿一趟,闷头大睡,就算有人来喊,他们也不起。

反正车厢里空座多的是,旁人也不在乎,另外找地方坐去了。

上车开始睡觉,一直睡到早晨六点多,这时候车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盛希平他们也不好再占着长座睡觉了。

于是俩人换着去洗漱收拾一下,早餐还是煎饼咸菜、黄瓜西红柿啥的对付一口。

上午快十点,总算到了省城火车站。

赵广宁生怕盛希平没出过远门,一个劲儿叮嘱他,一会儿出站的时候小心点儿,别走丢了。

二人顺着人潮走出了车站,跟人打听了之后,又去坐六路无轨电车,先是去了省厅机关大楼。

到那边换了介绍信,再由专人领着,到另一个地方报到,安排住宿等相关事宜。

在这里,盛希平看见了全省各地上山下乡的知青,其中不乏林业系统上山的知青。

这个其实很容易看得出来,因为有些人的身上穿着林业职工的劳动服,上面印着“临林”、“八林”、“黄林”“天林”“红林”等字样。

这些工作服大同小异款式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蓝、灰、黄三种颜色。

东北人多数都有点儿自来熟,大家伙儿凑到一块儿,也不知道谁先开口说的话。

过了一会儿,哎?就能唠到一起了。

“哥们儿,你是松江河林业局的啊?你们局来了几个知青?

我瞅着你岁数不大,哪年上山下乡当的知青啊?”一个人穿着带“红林”字样个工作服的年轻人,坐到了盛希平旁边,问他。

如今这时候的火车,多数还是烧煤的那种,所以车上的煤灰特别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