粑粑在云南正式的名字其实是饵块,只是崔美青在的这片地区不喜欢这么叫。
崔美青仔细观察打粑粑的装备。蒸熟的米放在低矮的木桶里,一条长长的木棍横在木桶上方,木棍下面有一个凸起,正好能锤在木桶里。
在木桶旁边站着五六个人。
木棍的中间是把木棍撑起来的石块,石块凹下去的地方,就是放木棍的地方。
在木棍的另一头翘了起来,旁边站着五六个妇女,有说有笑。
崔美青围着这个装置转了一圈,觉得这玩意像跷跷板。
这要怎么锤粑粑,崔美青满心不解。
很快,婶子、大妈和奶奶们给出她答案。
她们在翘起的木棍两旁站好,一个奶奶大喊:“压。”
几个人一起用力,把木棍压下去,木棍的另一头翘了起来。
另一边的一个阿婶大喊一声:“压。”
那边压,这边就放,高高翘起的木棍带着凸起急速落下,“啪”的一声打在蒸熟的米上。
崔美青:“啊?啊?啊?”
原来这个跷跷板是这么用的啊。
丽梅姐说得对,打粑粑确实很热闹。两边压木棍的妇女们会大声嘲笑对方力气小,旁边围观的人群也会叽叽喳喳的比较哪边力气大,现在落下的这锤好不好,打粑粑的米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