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儒就是能够道德自觉的人。大明的官员都是些打着道德幌子,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伪君子,那里有真儒呢。空谈治国当用儒臣罢了。”
“宋代的先贤给出的方案是理学,大明的贤德们提出了心学。”
这句话,别人也许不懂,郑太妃是能听懂的。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她忍不住叹了口气。
程朱理学讲的天理是认识的对象。陆王心学所讲的天理,是我们心里本来就有的条理,是我们的心性。心即是理!
朱熹讲性既是理,那是认识论立场。
王阳明讲心即是理,那是本体论立场。
这就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最大差别。
大明官方选择了程朱理学作为科举的法定教材,二百八十年不变,。大清又继续承继。
心学最终没有被官方认可,道德自觉没能立得起来。
靠程朱理学是立不起来知行合一的。
程朱理学在实践中,全是假儒,满嘴仁义道德,全是打着仁义的幌子谋取私利。王阳明认为,从思想和认识入手,解决不了问题,要从心入手来解决。只有从内心接受了,才能知行合一。
王阳明之所以要提出这些观点,就是要解决,历朝历代文官虽然都是儒者,但是他们明白道理,却不肯去做的问题。历朝历代都是儒家出身的文官贪腐,导致朝廷崩坏。
所以,只要从心里入手,知行合一,才能解决大明文官的腐败问题。
要是杨凡在这里,肯定嗤之以鼻。
从哪里入手,都是瞎几把扯。这是人性的问题。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思想和制度设计也要人来执行。人才是正治的灵魂。
周公之礼能行三千年,那是因为充分考虑了人性的需求,只有顺应人性的制度才能流传久远。大家都不愿意做的事儿,道德说教根本没用。
王阳明最后说的一句话是:“我心光明!”
这是什么意思,还不就是,不管你们能不能做到,反正我是内心光明的吗。他最后也就只能说,至少自己可以做到罢了。
袁崇焕叹息道:“折腾了这么久,我也累了。大明没救了。就算是你儿子上位了,也是个亡国之君罢了。娘娘你还折腾个什么劲儿呢。顺世随缘吧。”
(/12920/12920522/8015056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