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骑兵,出击!

织明 蜗牛非牛 2247 字 2个月前

清军各旗的鞑子甲兵,都是搏杀技能出众者当之。

若单以个人的战斗力来论,清军鞑子甲兵优于宣府军太多,即使是列阵而战,鞑子兵也并不逊色于宣府军将士。

他们的阵势虽不如宣府军那般严整,但饱经战事的鞑子,相互间的配合也是默契到了骨头里。

宣府军只是平日操练久了,个人武勇不得发挥,各将士全凭上官口令行动,一挡一刺,又或是盾撞如山,枪出如龙,各队自成一体,整齐划一的行动,才显威力。

双方激战数阵后,即使强如鞑子重甲步兵,却也在心头涌起一阵阵胆寒之意。

太强了,太狠了!

这就是鞑子兵对于宣府军将士的印象。

宣府军盾阵严整,不易突破,而其后的枪兵狂冲而来,一冲一刺之间,长枪专往各人眼、喉、心口等要害部位上招呼。

更为使人胆寒的是,他们还悍勇不畏死,声声怒吼,枪头挺刺,与他们对阵,在气势上就先输了三分。

不过,这些鞑子重甲步兵都是双重铠甲,就连顿项处也都有特殊的加厚处理,宣府军将士的长枪很难一击刺穿。

可他们的眼、口两处,却是防护力最弱,许多鞑子兵都是被刺中眼、口,而毙命于阵前。

再者,长枪发力刺出,就算未能刺穿顿项,但这一击之力,也足以使人晕厥,而刺中心口处的长枪,却大多被鞑子身上的两层铠甲抵住,难以刺穿。

这些鞑子也是生猛,他们往往怒吼着向前猛冲,竟将那些刺中心口处的长枪,生生顶撞回来,更有武勇者,竟能将宣府军枪兵顶到向后跌倒。

宣府军将士的长枪,在面对鞑子重甲步兵时虽然很吃亏,但得益于他们娴熟无比的阵列配合。

他们总能巧妙地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且各队战友间的救援接应,也更为准确及时,他们以队为单位,形成一个个如倒品字形、小三才阵似的阵列。

长枪突出盾阵之外,一通狂飙横扫,许多自认技艺出众的鞑子重甲步兵,一个个不甘地被长枪刺中眼、口,又或是被一枪贯穿咽喉,痛苦地死去。

但鞑子兵们手中的大锤、长斧、狼牙棒,也是左右横飞,上下翻砸,就连宣府军精良的大盾都无法抵挡,更别说他们身后的枪兵。

只要有盾兵被砸死砸伤,鞑子兵立时便会从缺口处疾冲而上,突入宣府军阵内,将后面的枪兵驱退。

但此刻宣府军将士的韧性就展现出来了,他们虽在鞑贼锤斧砸击之下,连连退却,可却是退而不乱,并能在后退中不断整队,再与退下来的盾阵配合,重新将鞑子逼回原处。

战鼓声中,明清双方将士交叠在一起,厮杀混战,入目皆是血肉,耳中满满的厮杀嚎吼之声,鼻中则是阵阵中人欲呕的血腥气袭来。

左部千总刘长亮前胸衣甲裂开,血肉外翻,明显的斧劈痕迹,他的脸上也满是血污,只不过已分不出是他自己的,还是鞑子的。

战事之激烈,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不止是张诚,没有预料到鞑贼竟会如此悍勇,顶着绝大的伤亡,仍然死战不退。

就连清国的豫亲王多铎,都是一般暗暗惊异不已,眼前这一股明军似乎他从军征战以来,所遇到最为顽强的一支。

不对。

还有一支明军也很能打,只不过,那个时候的他还很小,但也听老一辈讲述过,似乎老奴时代曾在浑河畔,遭遇过一支明军。

至于哪一支明军哪一部,多铎不知道,他只听老辈讲那支明军的主将是戚姓!

据说当年就是杀得尸横遍野,昏天黑地,清国勇士们虽然最后全力击杀了那支明军,但自身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策骑在战马上的多铎,此刻脑海中却是想着:“哼,当年父汗能杀败明狗,今日本王也一样!”

…………

张国栋的长刀也已不知去向,他如今左手持盾,右手是一柄短斧,头上发髻飘散,连头盔都不知掉落何处。

他与刘长亮一般,都是浑身浴血的模样,连嗓子都已嘶哑,却仍是不住大声呼喊这军令口号,以提振士气,为众将士指引方向。

仗打到这种地步,已经无所谓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