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里正和里正婶子得到消息后不愿意村里人再作死,趁着他们没回来前便去和那几户人家谈了谈。
一开始那几户人家还挺不乐意,直到里正婶子直接说‘到时候要是把他们两口子惹火了连你们自己都不能继续种药材了可别后悔’,那几户人家果然老实了。
说到底,人啊,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什么帮衬亲友不帮衬亲友的,都得放到一边去。
这还是多亏了大院之前给村里人的震慑不少,警告过后便大多不敢轻易造次,比较麻烦的还是凉皮作坊那里。
提到这事儿,里正婶子表情看着都特别头疼。
凉皮作坊是村里人一起办起来的,类似农村合作社的产业,里面的小股东们都是村里的人,药材方面占不到便宜的人外村人难免就把注意打到了凉皮作坊上。
大院那边村民们没多少能说上话的,但有自己家份子的作坊难道也做不了主吗?
于是被外村沾亲带故的人怂恿地跑来和里正说要往作坊里塞人的几乎是络绎不绝,更过分一点的还有想补上一份份子,日后也想坐等着拿钱的人。
即便事情已经过去有一阵子了,里正婶子仍然一脸气急,“怎么不贪心死他们!还想补交份子!一共一百份份子早就分完了,现在还想补交,把谁家的份子匀出来?”
刘二婶道:“要是有人家不想要自己那一份份子了主动让出来倒是还好说,可谁那么傻呀,明知道只要凉皮作坊能一直办下去,便是拿钱拿一辈子也是有可能的,还让出去,而且,多少钱让了算是划算?总不可能按照作坊开起来之前的算吧。”
当初村里除了里正家出的银子最多占了最大头的份子外,其余人家出的钱总体来说并不算太多,这几个月来加起来领的钱早就超过他们付出的,如果还按照当初的比例算,那是要赔死人啊!
可如果计算一下后面几十年可能拿到的钱数来让那些外村的人买份子,更没人会花那么多钱了,毕竟,随便算一算,二三十年下来最少都得有百八十两银子了,真有那笔钱自己做点什么买卖不好,还用得着来争抢作坊的份额?
洛锦绣听着她们或无奈或愤愤地说着那些外村的人如何可恨可气,心中早知道作坊要闹出不少幺蛾子来,只听,并不多发表评价。
其中不泛有人气不过到村里来破口大骂,甚至在作坊门前撒泼打滚耍赖的,为这事村里人和外村的都差点打起来了,吵嘴的次数更是数都数不清。
那几家把这些无赖领回来的人家,也被其他拥有份子的人家埋怨得不行,弄得里外不是人,更被里正警告不把人给处理了,就把他们的份子钱收回来,转给村里其他人,这才让他们清醒过来。
可惜,他们是想把人请走,可请神容易送神难,都说是耍赖的了,不达到目的之前便是亲戚赶,人也不走,见天儿地来村里报到闹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