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盐务

朱由检想的就是盐务!

盐在现代来说,是生活必需品,人少了盐的摄入要生病,可在古代,盐却是奢侈品。

这个时代对于盐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因为食盐采集技术不高,产量也低,而且买卖都是由官方控制,百姓要吃到一口盐,是特别难的事情。

明朝的盐政,相比于其他朝代而言更显得严苛而繁杂,买私盐或者卖私盐,不是杖刑就是流放,严重的还要丢命。

在种种律法之下,盐更是成为了一种珍贵的调料!

明朝前期用的是开中法,商人将粮食运到边关,可换盐引,再拿盐引去找盐使司买盐,而后卖给百姓获利。

开中法减轻边关的运粮负担很是有效,极大解放了官府运粮的负担,减少了军费的开支,为了拿到盐引的商人,也会想尽办法去给边军运粮,这也让边军不再缺粮。

可到后期,官场盐不足,商人手上有盐引,也领不到盐,朝廷将开中法改为“纲法”,将商人所领盐引编成纲册,分为十纲,每年以一纲行积引,九纲行新引,每年按照册上旧数派行新引,纲册上无名的商人不得卖盐。

也就是说,实行纲法后,就算手上有了盐引,但名字不在纲册上,也很难做盐务的买卖。

这样做其实并没有缓解市场上盐少的问题,反而让盐商成为了世袭传承,很少有新人能够挤进来了,盐成为了几大盐商的垄断行业。

而大明的盐税,却是历代最低的,这也让各大盐商赚得更是盆满钵满,富可敌国。

而眼下,盐的问题,还不仅仅是政策,更重要的是产量和采集技术,只有产量提高,根据市场运行规则,价格自然会下降,对于百姓而言也不会再是个奢侈的东西。

现如今的食盐采集,无非是蒸煮法,晒盐法,还有凿井法,可无论哪一种,都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此外,所制成的食盐颗粒粗糙,纯度也不够。

可有一个地方,不用辛苦制盐,随便捞一把,经过加工之后就可做食盐,而这个地方,被誉为全球价值最高的湖泊,盐储量六百亿吨,可供七十亿人吃一千年。

除了远,没别的毛病。

不,还有一个,如今这地方在和硕特蒙古人的手里。

和硕特是卫拉特蒙古的一支,西北边受到准噶尔的挤压,东边又是大明的西宁卫,南边就是乌思藏诸部,其统辖的区域一半草原一半沙漠,可谓生存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