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军事等级制度

回到宫廷中的万王之王自然是要梳理一番内政,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论功行赏,普通士兵们的赏赐已经在解散前就分发下去了,应付这些只需要足够金银财物。

麻烦的是军官们,主要是对高级军官们的赏赐,除了单纯的财物之外,还要授予他们更高的地位和荣誉。然而直到此时,萨法维宫廷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军阶体系,巩固等级制度便是当下易卜拉欣正在思虑之事。

具体如何构建这套军阶等级制度,万王之王已经有了初步的草案,只是在正式颁布之前,他要听取一些建议和意见。

和他分别甚久的大埃米尔和军务维齐尔先是行礼向他恭贺在呼罗珊的伟大胜利:“尊敬的陛下,您发回的所有战报宫廷的所有人都已仔细阅读,您征服呼罗珊的武功无人不知。还请您接受臣等微不足道的庆贺和敬意。”

事实如同二人所说,在光复呼罗珊的武功传出后,万王之王的威名自威尼斯至河中无人不晓,奥斯曼和马穆鲁克都派遣了使节携带礼物前来大不里士庆贺易卜拉欣的胜利,外务维齐尔已经收到了提前送来通知此事的信件了。

这些都是后话,易卜拉欣收下了二人的奉承,说道:“这些荣耀不足挂齿,没有必要过多谈论。今日我召见二位不仅仅是来听你们的漂亮话的,我有一件事要与你们商议一下。”

话音刚落,得到示意的卡姆兰就将文件中的一份草稿递交给大埃米尔,侯赛因扫了一眼之后就转交给一旁的军务维齐尔。

他询问道:“陛下,您是想要改革军队?”

“我想要在军中颁布一套新的等级制度,就是你们所见的这些,看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和意见都可以报告给我。”说完,易卜拉欣发现二人没有表现出抗拒。

在新的军阶系统中,他仿照曼萨布达尔通过骑兵数量为各级军官确定量化的等级和所对应的待遇。但除了部落贵族之外,易卜拉欣不打算像阿克巴那样将地产发给军官们让他们自行供养骑兵,在这种情况下,给十夫长发相当于十个骑兵的饷银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准备的这一套还是针对千夫长以上的高级军官,千夫长及以下的下级军官们还是按照官职的给予固定的职权和待遇。

对于高级军官的称呼,他打算不再使用汗、苏丹、贝伊作为军阶,而是作为额外的荣誉称号。依照规定所有的高级军官都可以被统称为将军,也可以根据所担任的职务使用城堡主、供给官、负责各兵种充当副手的统领或独立统率一支军队的军团统帅、侍卫统领、总督等头衔。

这些全部的头衔都来自于波斯语,其中不少词汇都可以追溯至已经消逝为尘土的晚期古典时代,也就是萨珊王朝。

高级军官们最低待遇为一百骑,即等于一百个骑兵的收入,这些通常以货币的形式兑换,封顶则是五千骑,再往上的等级只能由皇室成员持有。同时对不同等级区间的高级军官的礼服官服、甲胄装饰、军旗规格、私人卫队规模都做了明确规定。

对于这些变动,二人都没什么反对的,只是从古代捡回几个词汇罢了,制度倒是万王之王自创的。即便目前萨法维军的高级军官基本都使用阿塞拜疆语,但易卜拉欣还是强硬地让宫廷内的所有文书都使用波斯语书写,显贵们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结果。

这套军事等级制度自然是要囊括萨法维军的每一个部分,但中央军、部落军和地方军三个部分差异极大,在此基础之上又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中央军,也就是直属于他的禁卫军和常备军,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全部来自宫廷,此外并不拥有领地和人民。并且这套系统内高过千夫长的高级军官仅有侍卫统领哈沙亚尔,模范军和古拉姆的军团统帅凯霍巴德和炮兵总监萨勒曼三人。

尽管易卜拉欣在尽力扩大常备军,但部落军依然是萨法维最大的军队来源,单是那七个红头部落就能为他提供大约六万到八万高素质的部落骑兵——只要不在短期内遭遇重大损失——更别说在政治上处于边缘地位的其他土库曼部落、库尔德部落和东方诸民族的各个部落。

为了更好地从这些能与宫廷达成合作关系的各个部落汲取资源,易卜拉欣打算通过这套军事等级制度确立一套能囊括各部落的稳定的封建义务—权利体系。

核心依然是长期追随教团的红头部落,易卜拉欣为他们划分的额定兵役依然为先前登记入册的六万,具体这项义务如何分担则需要清查统计各部落所拥有的地产。

至于那些被排斥的其他部落,易卜拉欣将会在新一年的狩猎活动中安排邀请这些首领和贵族,只要他们在猎场的皇家帐篷内向他宣誓效忠,那他们就可以直接融入宫廷之中,不再是被打压的对象。

正好他从图尔古特处听闻伊拉克仍然有白羊王朝的旧部残留试图作乱,这样也可以从中筛选出识时务的俊杰,淘汰不识时务的垃圾。

最后的地方军则是指道路警卫、城镇警卫和乡村地主组织的民团,他们之中的领导也会被纳入体系当中,大城市的守备队长就可以被尊称为城堡主。小城镇、分散在各地的民团领导和道路警卫队长则只有千夫长以下的官衔用于称呼。

“陛下所设计的这套制度已经十分完善详实了,臣实在是没有什么才能再能做增减修改,万王之王的圣明不是臣等可以企及的。”

这一番吹捧让易卜拉欣龙颜大悦,他转而命令一旁的首席书记官:“卡姆兰,把这些命令都誊抄好发给大埃米尔和军务维齐尔,我还要在御前会议上当众颁布这一法令并公布对功臣的封赏。”

就在葡萄牙人还在印度洋上为了信仰和金钱奔波之时,安排好中亚事务的易卜拉欣返回了他忠诚的大不里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