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浙江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苹果长蘑菇”,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一名在读博士注意到,在与这名网友沟通后,这位博士收到了网友寄来的苹果,并进行研究。
切开苹果可以观察到白参生长情况,菌丝逐渐侵蚀苹果。受访者供图
长菌的苹果是否具有研究价值?现在的研究进展如何?这一事件的相关话题当前已引起近千万网友的关注,为此,新京报记者联系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多样性与分子进化课题组的这位博士许容聚。
苹果上的真菌菌丝生长良好
这份“长菌苹果”样本,来自一名浙江的网友沛容。许容聚告诉记者,关注到沛容发布的内容后,他便判断出,长在苹果上的是云南常见的裂褶菌,这是一种食用菌,也叫白参,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许容聚说:“白参常见于腐木上,生长在水果上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当时想着和发布者联系一下,看是否能买下来,用于日常研究。”
课题组成员对白参进行切片观察。受访者供图
在与沛容取得联系后,许容聚便表达了这一想法,也得到了沛容的支持。她表示,“苹果在我手中,最后肯定丢进垃圾桶,但是如果能对研究工作有帮助,很愿意帮忙。”联系上沛容的隔天,许容聚便收到了沛容赠予的苹果,也就是网友取名的“果菌王”。
收到苹果后,许容聚就和真菌多样性与分子进化课题组的同事们一起进行研究工作,他们首先切开苹果,观察白参的生长情况,并对其进行切片观察。“目前白参菌丝生长良好。”许容聚表示,7月10日,他和同事们已经提取了白参子实体的DNA序列,并成功鉴定该菌株属于裂褶菌的模式种“Schizophyllum mune”。并且,研究团队还分别将苹果腐烂部分、未腐烂部分分离到培养基中,观察菌丝生长情况。
果味食用菌的培育是可能的
对苹果进行切片观察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多样性与分子进化课题组的研究员们推测,苹果在长出真菌之前,本身应该具有一些小伤口,再加上周边环境中有裂褶菌的孢子存在,在温度和湿度达到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孢子就顺着苹果的果柄一直侵蚀到苹果的果核。
“白参生长的环境要求不高,很容易繁殖和生长。”许容聚表示,长在新鲜水果上的白参情况特殊,具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不少网友在得知白参属于食用菌时,也提出了疑问:长在苹果上的白参有苹果味吗?许容聚回应,培育出具有果味的食用菌是可能的,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培养基中,苹果腐烂部分的菌丝生长良好。受访者供图
许容聚介绍,白参菌丝目前生长良好,随后将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预计很快就会进入栽培实验阶段。“是不是真的有苹果味,只是一个猜想,目前还没有过相关的研究,所以这次研究或许能帮助我们验证这一可能。”
互联网为真菌研究工作提供新途径
在互联网上发现研究样本,这对于从事真菌研究工作的人员来说不算稀奇。许容聚表示,自己有时会在网络上发现一些可能用于研究工作的样本,于是就会提出购买的请求,“一般网友听到是用在研究实验中的,基本都会免费赠给我们,我们也特别感谢大家对真菌研究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正值雨季,这也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多样性与分子进化课题组最忙的时候,许容聚介绍,每年雨季,研究员们都需要到野外采集真菌样本,“我们的工作可以简单理解为采蘑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很多记录和调查。”
真菌研究工作需要到野外科考,进行标本采集。受访者供图
在野外“采蘑菇”,有时候一待就是一两个月,需要绝对的体力和耐力。许容聚表示,真菌的世界是很丰富和庞杂的,“我们的课题组外出采集,如今已经发现上百个新菌种了,发现新菌种在我们的工作中已经是一项日常了。”
除了户外的采集,网络也为做真菌研究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许容聚表示,“上网的时候,我们会关注到一些网友发布的不认识的菌,我们就会根据形态特征来帮他们判断。有的时候,能发现一些新的菌种,可以说,网络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
搜索
新京报是什么来头
苹果长蘑菇
中科院回应苹果长蘑菇
新京报
松果菌图片
菌王煲汤的功效与作用
“果菌王”由网友寄到研究实验室,“长菌苹果”被切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