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恪清倒是淡定的对祝文渊说道:“文渊同志,这段时间郑城可就都交给你了。”
“我去部委工作,短则半个月,长则两个月也就回来了,重要的事情可以给我打电话,也可以跟其他同志商量着办。”
“一些不太着急的,可以等我回来再说。”
简单叮嘱了两句,张恪清就离开了,祝文渊如今可以党政一把抓,但心里却高兴不起来。
他之前就在部委工作,可太知道国院的借调有多难了,这需要领导点头才行。
这么说张恪清是真的被领导记在心里了,张恪清的运气怎么就这么好?!
很快收拾了心情,祝文渊也想着这段时间千万不能掉链子,否则就真的让人看不起了。
张恪清来到向洋办公室,向洋递了支烟给他:“恪清,你可知领导这次借调你过去的深意?”
张恪清有些疑惑:“不是让我对半导体行业的政策更加了解吗?”
向洋笑着说道:“这只是一方面,确实你那天表现的很好,领导很满意,如果将来积电公司真的投资落户郑城,你多了解也是必须的。”
“但还有一点,你没发现自己没有部委的工作经历吗?这一次,就算是将你这一环补上了。”
要想冲击更高的岗位,就需要更多不同岗位的历练。
无论是省部级干部异地提拔也好,部委和地方的交流也罢,都有这层原因。
张恪清从镇长做起,基层经历十分扎实,也从中安省来到了南河省,有过异地任职的经历。
但张恪清缺少部委的工作履历,这点在现在看来不重要,但在未来说不定就会被人抓住,耽误张恪清继续快速往上升。
而这一次借调的时间虽然不长,可也算是在部委有过工作经历了,将来张恪清的选择也会变得更多,路变得更宽了。
张恪清也才发现,被借调去国院,还有这一层好处,之前真没注意。
向洋吐出一个烟圈:“领导肯定也是深思熟虑的,看得出对你很满意,这是对你的照顾和帮助。”
“你到了国院之后,不要太急于表现,你能想到的,也许那些人早就想到了,甚至比你考虑的更加详细。”
张恪清对此也是十分认可,毕竟新政策讨论已经很久了,而且还请了不少行业的专家、教授,他能想到的,别人肯定也早就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