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快马加鞭传讯息,福祸不定救万民

水浒之狄家将 太玄岳 2277 字 1个月前

还真不是没阻止,狄泉看到老太师韩忠彦为了劝谏宋徽宗直接撞死在金殿之上,也是扼腕长叹,可惜一个堂堂三朝老臣,死于非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狄泉现在一看,自己这是不用对付宋朝了,他自己要是真这么干了,就要作亡国了。

狄泉明白宋徽宗打的是什么念头,北宋一开始就有一个先天不足,就是原五代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给了辽国。让北宋从一开始就没有了北方燕山的屏障,契丹铁骑可以一马平川地穿过广大的河北平原。

所以北宋王朝自始至终,心里一直装着这个事。

北宋也确实算以文治国的极致了,不然不会有三易回河的智力方略的提出与实施,只是当时的技术水平,不能支撑宋朝达成战略目标,但是从战略方向上还是比较正确的。

他们的这个智力方略就是,建立“水长城”,这个花了三十年修成的水长城,在北宋初期还是比较成功的。

由于先天没有了燕山的长城防线,就在以白沟河的界河及白洋淀等水路为基础,修成一个宽数丈,深一丈的水路长城,并且在河北北部广泛开垦种植水稻,修浚池塘,以建立契丹铁骑的防御体系。

但这个体系随着黄河北流被堵,到处改道淤积,导致水长城体系输水不足,逐渐失去了成体系的防御效用。

但是他们在古代有限的技术条件下却想要逆天而行,三易回河等的失败操作,导致河北千里良田尽失,不但失去钱粮赋税的造血功能,并且再三的易道回河工程及无穷水患,导致花费巨大河北钱粮失血严重。

河北已经不能独立支撑北方戍边,宋真宗时北部重镇定州路常驻十万兵,但到宋哲宗时已只几千兵。

北宋数朝对黄河的折腾,除了遗留水患无穷,和广泛的黄泛区等等,对国家安全来说,有一点至关重要,就是导致河北对契丹和后来金国的防御体系,基本丧失,失去防御纵深,北方骑兵可以一马平川到达中原腹地,辎重物资可以顺黄河而至,所以到哲宗之后,在地理和国力上面,靖康之耻是已在所难免。

至于奸臣的心思,狄泉也能够想得到,他们哪里是为了国计民生,就是按照宋徽宗的心思,曲意逢迎罢了!

就像是当年的宋朝宰相文彦博,他当年提出了一个方案,他认为黄河决堤的原因是水量太大,所以可以把一部分流量分散到六塔河当中,这样一来水量恢复正常,自然就可以顺利地到达入海口。

但是,文彦博却忽视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六塔河的宽度不足以容纳那么多的水量,到时候不但分散不了黄河水,还会造成六塔河决堤灾害。因为他的方案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所以刚一提出便遭到了同僚的反对。

欧阳修表示,此前从未有过六塔河分流的经验,为了周边百姓的性命安全,最好还是舍弃这个方案。

对于文彦博来说,他最终的目的并不是治理黄河,而是通过这件事体现自己的价值,若方案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

至于那些普通百姓的性命,与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甚至,曹正的信上还有提到了李彦有个设想,他上奏宋徽宗说,要在黄河和长江完全不修河堤,任由黄河长江泛滥,把江河两岸洪泛区划成草场养马,是不是可以甩开修河的负担?

这样,不用防范洪灾的同时,也就不缺军马,改变了宋朝缺少战马的军事困境,而且江河两岸不许百姓定居,洪水也不会造成灾民泛滥,动摇统治。

狄泉看见了这条建议,差点没气死!

养过马的都知道,马是北方草原生物,喜欢干旱偏凉的环境。

假如雨水多,在夏季马容易受潮生病。假如是冬天降雪多,马就不能用蹄子刨开积雪吃到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