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横山羌大辟凤穿花,琼矢镞九落锦斑鸠

水浒之狄家将 太玄岳 2138 字 1个月前

横山羌在宋夏战争史上充当了一个特殊的角色,横山羌数量众多,以一个个部族的身份分布在横山内外,立场不一左右逢源,这导致他们不是一个拧成一股绳的单独势力,强不到哪去,但无法被彻底消灭,又实质控制了横山的资源产出。

如果单纯是这倒也罢了,可偏偏横山区域就隔在宋境与定难五州之间,同时还是通往灵州的要道之一,因此宋夏双方都试图对横山羌进行招抚,而在这方面当了近百年地头蛇的老李家对此自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李继捧献地之后,宋庭得到了定难五州,本来也称得上大局已定,怎料李继迁另辟蹊径,或招抚也好,或威逼利诱也好,硬是召集支持自己的羌人组成了自己的人马,生生打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阵仗,而后北宋这个大冤种更被摸到了灵州这个软肋,再加上宋辽战争牵制,导致灵州最终沦陷。

这种情况下赵宋在西北的势力就很艰难了,北面是难以攻破的灵州,南面是桀骜不驯反复无常的横山羌,宋军控制的州城完全成了飞地,真宗等人在分析了局势之后只能决定放弃剿灭党项李氏的方案,归还了已经成为鸡肋且丢失过半的定难五州,承认他们在西北的半独立地位。

西夏在定难五州起家,但在李继迁攻陷灵州之后,它的核心区域就转移到了西套,也就是今天的银川平原,银川平原的地理位置相当好,它的正南方是唐末五代以来形成的瀚海沙漠,可谓后勤与行军的深渊,赵宋之所以守不住灵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只有这么一条熟悉的补给线,而东南方向连接着夏州等地,夏州虽然鸟不拉屎,却紧靠着至关重要的横山区域,横山区域为西夏提供了就近的战争资源和地理屏障,两相结合确保了西夏领土的稳固。

正是这层地理因素,导致赵宋在对西夏用兵时非常难办,首当其冲的就是横山,往死里打也不是,无视它又不行,招抚吧畏威而不怀德,防御起来更麻烦,横山以东的西北海拔相对较低但破碎,道路据点众多,宋军只能分兵驻守,而西夏作为进攻方却可以攥起拳头打人,因此仁宗朝西夏立国之战把宋庭打的苦不堪言,韩琦等人也一直主张宋军应该打出去捅了西夏老巢,或者逼迫敌军进行主力决战,因为这破地方实在不好守。

另一方面,西夏在横山的统治到最后也没有整合起来,依然是羁縻管理下的各自为政,这给宋庭趁虚而入创造了机会。

对于宋庭来说,想要攻灭西夏,势必要攻克银川,想要攻克银川,就必须拿下夏州定难军属地,想要稳固的拿下夏州,就必须彻底控制横山,每一步都不敢操之过急,忽视横山和定难直接攻击银川,结果就是元丰五路伐夏的后勤灾难,乃至在横山战略上操之过急,结果就是永乐城的灾难。因此宋庭在西北采取的寨堡战术,其主要目的就是将横山羌至于宋庭的军事辐射之下,确保他们不再向西夏提供资源,只要将横山完全控制住,依托横山物产的定难军就成了孤立的据点,而这也是当年李继迁对赵宋使用的战略,一旦夏州等地沦陷,远居银川的西夏反倒难以再支持这一区域,宋军再依托横山守住五州,抵御自银川劳师远征的西夏军队就不再是难题,而通向银川的道路则畅通无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在这期间,很多横山羌人中的高手都效忠了西夏,像是星星罗海当年就是横山羌人,效忠了西夏,星星折罗作为他的直系后代,也是横山羌人。

而这些横山羌人当然也有不少投宋的,但是总体数量还是比较少数的,大部分都是跟着西夏的,而西夏也网罗了很多横山羌人的高手和西域地区的武学宗师,组建了一支奇兵“二十四苍狼营”。

这支部队分二十四营,都以苍狼为其徽号,都是一等一的武林高手领兵,其中半数以上的头领可都是横山羌人。

想当初,宋夏连年征战,西夏军队坚壁清野,所以抄略粮道就是其最初就已确定的战术主张,尤其直面灵州的高遵裕部补给线承受了西夏最大程度的骚扰,元丰五路伐夏宋军是8月出兵,11月各部才因断粮退兵,这期间这支奇特队伍二十四苍老专门在路上伏击宋军的补给线,虽然当时宋江以古代后勤水平来说,能保证后勤这已经非常难得了,但是有他们的破坏,最后还是不行了。

宋军攻夏最直接的难题就是瀚海和地形导致难以采用高效率的后勤工具,只能依赖驴驮人负,大量的后勤人员使后勤线漫长脆弱,也加剧了消耗,而西夏依仗坚城是耗死宋军的主要手段,后来这二十四苍狼更是偷偷的替西夏挖河灌营,把宋军击退了。

可以说,西军部队里面听说过这臭名昭着的二十四苍狼,没有一个是不气恼的。

不过,横山羌人现在的势力大不如前,在宋哲宗年间收复了横山,当初神宗皇帝死得也早,死时哲宗才八岁,八岁的皇帝登基,就由强势的太皇太后高滔滔垂帘听政了,高滔滔一改神宗皇帝的所有国政,废变法,启用旧党司马光这帮鸟人,甚至连神宗皇帝好不容易打下的河湟之地都要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