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郭子仪、李光弼联手退强敌

大唐气象 贪狼木 2389 字 2个月前

李光弼得讯大喜,立刻派出四千步骑兵,沿着滹沱河悄然行进。到达九门时,叛军正在埋锅造饭。唐军布置好进攻队形,猛然掩杀过来,毫无防备的叛军被杀了个精光。

史思明得知步兵覆没,退入九门防守。

常山郡所属九县,七县已经归附,只有九门、藁城仍在叛军手中。李光弼派将领张奉璋戍守石邑(今河北获鹿县南),其余县城各派三百士卒驻防。

两军对峙四十余天,史思明切断唐军粮道。还好颜杲卿在起事前储备有不少粮食,将士尚能果腹。但城中无草,战马只能啃吃苫席,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战力。

李光弼想出个好办法,让士卒身着重甲,推着五百辆车到石邑取草,由一千弩手列成方阵护送,叛军一靠近立即射击。蔡希德发兵攻打石邑,也被张奉璋所败。

眼见叛军越聚越多,李光弼向郭子仪告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月初九,郭子仪出井径与李光弼会合,步骑兵累计达到十余万之多。这些将士可不是地方上的那些团练,而是与范阳叛军相同的边防精锐。

在经历了安史之乱最初四个多月的颓势后,大唐终于在正面战场上形成了兵力优势。

四月十一日,两军在九门以南展开对决,史思明大败,李立节被浑释之的儿子、中郎将浑瑊一箭射死。史思明收拾余众逃奔赵郡(今河北赵县),蔡希德逃往钜鹿(今河北邢台巨鹿)。

史思明由赵郡进入博陵(今河北定州境),因恼怒博陵归附唐军,一口气杀光了郡府所有官员。

河朔百姓也从叛军的祸害中清醒过来,不在逃匿躲避,以村落、乡镇为单位联合起来对抗杀戮。这些自发组织的武装,少的千余人,多达上万人,等到郭子仪、李光弼大军来临,他们争相出来替唐军效力。

四月十八日,唐军攻克赵郡,郭子仪生擒四千人,只斩杀了安禄山任命的太守郭献璆,其余全部释放。

李光弼进击博陵,在史思明的顽强抗击下十天未克,领军赴恒阳(今河北曲阳)休整。

史思明收拢数万被打散的士卒卷土重来,进袭常山。郭子仪挑选精锐迎战,三天后抵达行唐。叛军疲惫,向南退却。郭子仪追击,在沙河(今邢台沙河)再次击败史思明。

蔡希德从钜鹿撤回洛阳告急,安禄山增派给他两万兵力,让他与史思明会合,又让牛廷玠从范阳调集万余镇兵援助史思明,三方合兵五万余人,其中同罗、曳落河就占了五分之一。

郭子仪刚到恒阳,史思明大军已至。郭子仪见其势大,使出疲兵之计坚守不出,叛军来则战、去则追;昼间显示兵力,夜晚偷袭敌营,搞的叛军片刻不得消停。

数天过后,郭子仪、李光弼见叛军士气低迷,纵兵出击。

五月二十九日,双方在嘉山(今河北曲阳东)会战,唐军大胜,斩首四万级,俘获千余人。激战中,史思明战马中箭跌落于地,他狼狈起身,披散着头发,光着脚逃出战场,直至夜幕时分,才拄着着断枪一瘸一拐回到营中。当晚,率残部逃奔博陵坚守,无力再战。

朔方军自年初接敌,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屡战屡胜,声威大震,河北十余郡乘势杀掉守将归降,渔阳通路断绝。

河北、河南各地军民从安禄山最初的闪击中醒过味来,经过残酷战场的考验,幸存下来的团练积累起了战斗经验,不再畏敌如虎,打的越来越有章法。

平原太守(今山东德州东南)颜真卿,是河北各郡最早站出来抗击叛军的郡守。他在安禄山起兵前,就已料定安禄山必反,提前修缮城守,充实府库,征募壮丁。安禄山轻视他是一介书生,没有放到心上。

安禄山起兵后,曾以公文通知颜真卿,让他戍守黄河渡口,颜真卿派平原司兵李平抄近路到长安报告。玄宗曾为河北各郡轻易沦陷而叹惜:“难道二十四郡,就没有一个忠于朝廷的义士!”

等到李平前来,玄宗大喜,高兴的说:“朕从没听说过颜真卿的名字,想不到他如此忠勇!”

洛阳失陷,安禄山派段子光携李憕、卢奕、蒋清首级巡示河北各郡。到达平原时,被颜真卿腰斩处死,厚葬了三位忠臣,公开宣布与安禄山决裂。平原邻近郡县纷纷起事,共同推举颜真卿为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