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肃宗的猜疑型人格导致的人伦悲剧

大唐气象 贪狼木 1903 字 2个月前

【01】永王李璘谋乱疑案

永王李璘是玄宗的第十六子,生年不详,由于他的母亲郭顺仪死得早,自幼由肃宗抚养成人。肃宗对这个年幼的弟弟非常疼爱,时常抱着他入眠。

李璘从小聪敏好学,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获封永王,并遥领荆州大都督。

至德元载(756年)六月,长安被叛军攻陷,李璘随父兄逃难,跟着玄宗进入蜀地。途经汉中郡时(今陕西安康),玄宗下诏让儿子们分掌天下兵权,其中由李璘执掌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镇守江陵(今湖北荆州境)。

谏议大夫高适认为此举不妥,向玄宗劝谏,玄宗没有采纳,李璘遂到任江陵。

当时江、淮地区的租赋都需经江陵中转,货物堆积如山。李璘招募了数万兵力,日常开支动辄上万。李璘自小生长于深宫,极度缺乏社会历练。他的儿子襄城王李玚倒是颇有勇力,也喜欢谈论兵法,与幕僚薛镠共同为李璘出谋划策,组成了李璘的智囊团队。

他们经过分析认为,当今天下大乱,只有南方未经战火离乱,仍然富足完备。李璘掌握着四道兵力,拥有数千里领土,应参照东晋做法,占据金陵(今江苏南京)保有江东。

已经继位为帝的肃宗也不知从哪里听到的这个消息,下敕令让李璘回到蜀地陪伴玄宗,李璘没有听从。

江陵长史李岘以生病为由向李璘辞行,赶到了肃宗那里,肃宗召集他与高适商议。高适向肃宗陈述占据江东的利害关系,并且信誓旦旦的宣称李璘必反。

为了分化李璘势力,避免江、淮陷入割裂,肃宗下令成立淮南节度使、淮南西道节度使。

同时指派高适、来瑱分任淮南、淮南西道首任节度使,让他们与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同防范李璘作乱。

淮南节度使辖广陵(今江苏扬州)等十二郡,大体范围涵盖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淮南西道节度使辖汝南(今河南驻马店汝南县境)等五郡,包括今河南、安徽、湖北部分地区。

十二月二十五日,李璘在没有征得肃宗同意的情况下,指挥所属兵力沿着长江顺流东下,军容盛大严整,但并没有什么确凿证据能表明他有割据一方的企图。

吴郡(今江苏苏州)太守李希言发公文诘问李璘擅自引兵东下的意图,很可能是这纸公文措辞过于生硬,惹恼了李璘。李璘随即分派将领浑惟明袭击吴郡,季广琛袭击广陵(江苏扬州)。

李璘进至当涂(今安徽马鞍山),李希言所部将领元景曜与丹徒太守阎敬之出兵阻拒,广陵长史李成式也派将领李承庆前来会合。

双方在江面展开激战,李璘招募的这些士卒战斗力很强,竟一举击败唐军,斩杀了阎敬之,元景曜、李承庆战败归降。

消息一经传出,引发江、淮震动。高适、来瑱、韦陟三人在安陆(今湖北孝感安陆)集会,签订盟约共同出兵讨伐李璘。

说起高适、来瑱与韦陟这三人,哪一个都不简单!

高适是唐初名将高侃之孙,着名的边塞诗人。他虽没有直接指挥过战争,但曾长年游历于边防一线,特别是做过名将哥舒翰的幕僚,参与过进击吐蕃的战争,对于打仗并不陌生,称得上半个行家。

来瑱的父亲是右领军大将军来曜,名声相对小些。但来瑱在抗击安史之乱时表现的异常神勇,屡次击败叛军,人送绰号“来嚼铁”,称的上是员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