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把五十八章:叶底藏花

《明史·职官志》记载:

周宗伯之职虽掌邦礼,而司徒掌邦教,所谓礼者,仅鬼神祠祀而已。

至合典乐典教,内而宗藩,外而诸藩,上至天官,下逮医师、膳夫之属,靡不兼综,则自明始。

礼部下辖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司,分掌礼乐、学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

简单来说,礼部就是教育部和外交部的综合体。欧藏华作为礼部右侍郎,即为礼部三把手,同时又是鸿胪寺卿。

是以他与礼部尚书·田景贤协商之后,主要负责主客司和仪制司的部分事物,这叫专业对口。

欧藏华入礼部之后,特地招来了教坊司,认真的聆听这个时代最高端的音乐人演奏。

此处不得不提士大夫阶层的自嗨性,无论宫廷还是官员,从南宋开始,词乐就开始逐渐固步自封,圈子不断缩小,局促在个别士大夫群体中。

到了宋末元初,二十八调体系逐渐归并瓦解,到了明朝已经被九宫十三调、工尺七调代替,并且杀声规定消失,工尺七调的调实际对应唐宋乐律的副词。

而明朝人所归纳的九宫十三调也是混乱的,杂糅了不同时期的乐谱,大部分所指同名而实异,所以后世的杨荫浏先生才会说出“宫不是宫,调不是调”的言论。

而九奏乐歌就是朝廷宴飨乐歌,描述的是明太祖平定天下的情形,属于歌功颂德那款。

《明集礼》:每宴会举九爵,一举爵则奏一曲,其曲皆按月律,前三奏和缓,中四奏壮烈,后二奏舒长。

当然,明朝宫廷音乐的发展,也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清除了元宫淫亵的舞、乐,保留了部分传统雅乐。

另一方面却并没有把雅乐的精华完全发扬出来,这与元末各方混战,导致音乐人断层也有一定的关系。

欧藏华听了一天的雅乐,又从文渊阁找到了《元史·礼乐志》,准备回家之后再好好研究一番。

才到家,华安就迎了出来,禀告道:“老爷,解少侠来了,小的领他去了茶室等您。看他的样子,好像是有急事。”

欧藏华点了点头,将乌纱帽摘了下来交给华安,没有换下官袍,直接去了茶室。

此刻解白换了一声干净的衣服,头发都认真搭理过。

看到欧藏华进来时,他立即起身拱手道:“欧大人。”

“解少侠无须多礼,请坐。”欧藏华拱手回礼,便坐在了主位之上。

解白倒也没跟欧藏华客气太多,道了一声“多谢”后,坐下来说道:“幸不辱使命,在下与丐帮苟长老成功混入了皇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