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高粱秸秆,家家户户都留着,这晒干的高粱秸秆不仅是很好的烧火柴火,还是是骡子、马、牛等牲畜爱吃的饲料,更是西北普通百姓们手工编织篮子、筐、门帘、盖帘等最容易获取的材料。
如今他们手工作坊要编制一批火炕炕席,原料肯定是用高粱秸秆更好。
北河村今年初来乍到,大家都没有开始种高粱,自然是没有高粱秸秆可用。
倒是北军村的人,听到刚建起来的手工作坊要编制炕席要用到高粱秸秆。
家家户户都把家里的高粱秸秆叶子撕下来,把直溜溜的秸秆都一捆一捆的捆起来再免费送到了手工作坊里面。
北军村村民的这一举动,让慕老爷子对大度的北军村上下赞叹不已。
只是随着砌火炕的生意一日更胜一日的火爆,两村里的高粱秸秆也在迅速的被消耗。
慕老爷子和余老村长又在两村选了数十位四十岁以上身手利索的中年人,每天外出去附近的村子收处理好了的高粱秸秆。
一文钱五斤的价格,那些家里种过高粱的人家,听闻北河村和北军村的人手处理好了的高粱秸秆,自是大喜过望。
家里要烧柴,野外的野草乔木多的是,他们费些心去砍就行了。
这高粱秸秆既然也能卖钱,那还不早点卖掉,不然以后别人不收了咋办?
两村里由一些中年人组成的采石队也忙活开了。
采石队里的负责人,北河村里的是由家里祖辈都是石匠的吴刚负责,而北军村里也是由一位采石经验丰富的郭石匠负责。
铺炕面的石板规格是统一的,全部是七十公分宽,一米长。
这就证明,他们外出砌炕的宽度都统一按照两米一的宽度来。
听了自家阿爷的描述,慕玖不得不为他和余老村长的执行力点赞。
“什么?你们真的见到了老大和大勇?”
听完了阿爷的讲述,慕冲他们也迫不及待的将与大哥慕良和胡大勇兄弟见面的场景绘声绘色的讲述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