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白菜变咸菜

懒散初唐 北冥老鱼 3242 字 1个月前

事实上张公瑾也的确不负李休的期望,在接风宴就给李休他们详细的讲解了一下现在草原上的形势。所有人都知道去年突厥受到大雪灾的影响,今年一开春时,颉利就开始向四周的部落掠夺资源,以此来度过难关,这也导致草原上征战不休,这也是李休他们之前得到的情报。

不过据张公瑾最近得来的消息,经过大半年的征战,颉利已经消灭了反对他的主力部落,这也使得草原上的战火几乎已经小了许多,剩下的一些小部落对突厥根本形不成太大的威胁,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征战,哪怕突厥人擅长以战养战,但实力也受到不小的损失。

李休他们听到草原上的战乱快要平息了,都有些担心现在这次出征的时机,毕竟草原上越乱,他们出兵取得战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可是现在草原上不打了,哪怕突厥的实力受损,但在人家的地盘上,唐军首先就失去了地利的先机。

对于李休他们的担心,张公瑾却是淡定的一笑,然后又讲出几点现在进攻突厥的好处,比如颉利虽然打败了反叛的部落,但自身的实力也受到消弱,另外更加引起一些部落的仇视,只是突厥势大,他们暂时不敢反抗罢了,只要大唐敢出兵,至少肯定会有不少部落响应。

另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优势,就是秋天正是牛羊长膘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候不能让牛羊长起秋膘的话,那么它们很可能熬不过寒冷的冬天,因此现在草原上的牧民都十分的繁忙,这也是草原上的战乱暂时平息的主要原因之一,毕竟再打下去的话,牛羊吃不上膘,最后大家都得在冬天饿死。

也正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如果大唐这时动手,颉利恐怕很难召集起足够的军队,甚至就算再退一步,哪怕颉利召集到足够的大军抵挡大唐,也会严重影响放牧,再退一步说,哪怕大唐这次打了败仗,依然会给草原带来严重的危机,等到明年的时候,突厥的实力只会变得更弱。

除了上面的两个主要原因外,张公瑾还说了几个其它的原因,每个都是有理有据,比他在奏折上讲的更加精彩,这也更让李休他们对这次大战充满了信心,吃过接风宴后,立刻就开始着手接管后勤方面的事。

早在今年春天时,李世民就已经有意的向北方边境运输物资了,而且他也早就选好了朔州这里做为大军的后方,因此这些物资大都集中在朔州与朔州周围的一些州府,而且之前还有专门的官员管理这些物资,因此李休他们来到这里后,只需要将这些官员召集起来,然后了解一下物资的储存与分配情况,然后根据各路大军的需要,提前做好调配。

这次大唐是六路大军齐发,不过李休主要负责中路、东路与西路大军的后勤供应,至于其它三路大军,因为距离较远,所以后勤方面并不归李休管。而在东、中、西三路大军中,李绩早已经率领大军做好了准备,因此军需方面也提前进行,至于秦琼和李靖,则还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就绪,其中李靖的中路军就集结在朔州,也就是说,李靖也要直到朔州任职。

李休早就知道李靖要来,不过他也没在意,虽然他这个管后勤的肯定要和李靖这个主将沟通,不过这是公事,他也会公事公办,还不至于拖李靖的后腿,而且李靖他们的大军马上就要开拔了,所以他们也见不了几面。

以前李休从来没管过后勤,不过有岑文本和许敬宗在,他倒也不用操心,顶多就是他们把物资调配的方案商量好了,然后请示一下李休就可以了,当然在其位谋其政,李休也会尽量的分担一些事情,甚至还会向许敬宗两人请教一些物资调配的事,加深自己在这方面的了解。

不过随着了解的加深,李休就越来越发现一些后勤方面的问题,比如今天李休到下面的仓库视察,说是仓库,其实就是一个临时的物资存放地,到处搭着一些简易的棚子,里面存放着一些食盐、煤、布料之类的物资,这些东西虽然不如粮食和武器重要,但也必不可少。

“怎么回事,账簿上不是说有四万斤白菜和两万斤海盐吗,怎么我在仓库里没有见到?”李休拿着账簿在整个仓储地转了一圈,随后却是一脸疑惑的道,经过他的推广,白菜已经成为关中一带最常见的蔬菜,特别是冬天时,更是家家户户都储藏着白菜,毕竟这东西产量高又耐放,军队里自然也少不了这东西。

“启禀国公,东西都在这里这里了,绝对没有任何问题,要不下官带您去看!”主管这里的小吏听到李休的质问,也不由得诚惶诚恐的回答道。

“带我去看!”李休毫不犹豫的道,他刚才转了一圈,根本没有见到大白菜,这点他相信自己的眼睛,毕竟几万斤的白菜堆在一起,他也不可能看不见。

当下小吏前面带路,李休带着人在后面跟着,结果转过几个棚子之后,很快就来到一处巨大的棚子面前,随后小吏一指里面道:“国公请看,里面就是海盐和白菜!”

顺着小吏的手指看去,结果李休发现这个棚子里放着一个个半人高的坛子,码的整整齐齐的,但除此之外却没有见到半颗白菜,这让他不禁再次奇怪的问道:“就算坛子里放的是海盐,可是白菜在哪呢?”

“白菜和海盐都在坛里呢!”小吏再次小心的回答道。

“啥意思?”李休听到这里先是一愣,随后就灵光一闪震惊的反问道,“你们不会是把白菜和海盐做成咸菜了吧?”

军情紧急,李休刚一到朔州,立刻就开始着手接管后勤方面的事,另外还向张公瑾了解了一下草原上的形势,毕竟他久居边关,经常与草原上的人接触,别的不说,就连朔州城里都能看到不少草原人,因此他肯定比自己这些呆在长安的人更了解草原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