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在辽州期间对李观非常信任,经常依靠他处理军政事务。
后来郭子仪调回洛阳颐养天年,他便向殷无咎举荐李观,希望他能接任辽州节度使。
然而殷无咎并没答应下来,他反而派遣三皇子辽王殷天恒接任辽州节度使,李观仅仅作为辽州节度副使而已。
李观对此并没表现出任何不满,他仍然尽心尽力辅佐三皇子辽王殷天恒。
三皇子辽王殷天恒深知李观为将帅之才,于是替他求情,希望殷无咎能对他委以重任。
恰逢殷无咎准备派遣大夏水师远征日本群岛,他就把李观调到洛阳考察一番,眼见他确实适合担任主帅,旋即任命他为东州节度使。
李观倒也没有辜负殷无咎的期望,他带着大夏水师十万大军登陆九州岛,以雷霆之威横扫岛上所有倭人,又在九州岛设立东瀛郡进行管辖。
殷无咎同样还是花钱鼓励中原百姓移民东瀛郡,他从皇家内帑拿钱补贴。
只要中原地区的汉人百姓报名参加移民东瀛郡,每户便可得到两百贯钱的补贴奖励。
中原地区的移民大军从青州东牟郡扬帆渡海前往朝鲜半岛的平州熊津郡,再从平州熊津郡渡过对马海峡抵达九州岛东瀛郡。
殷无咎考虑到中原大地人口越来越多,他必须想办法把多余百姓疏散出去,尤其是那些没有土地可耕种之人。
古代王朝兴衰更替的根本动力在于粮食不够,土地兼并和人口过多。
大夏帝国的人口数量实在太多,截止神武二十五年,全国编有一千五百七十二万户,大约九千九百七十五万人,四舍五入便是一亿人。
这也是为什么殷无咎需要重新开始扩张浪潮,他无论如何都要得到更多土地来安置百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大夏帝国盛极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