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不聪明,但必然要学会看脸色。说来心酸,但这才是世事常态!沁柔早已不说三岁稚儿,无知无畏、憨傻痴绝,心大到以为世界皆好人。
何况这是皇帝!沁柔滑贵得非常快,她也不冤,若是动作不快一些,谁知道下一刻是什么好下场。
帝王抬起头来,一转眼,就看她站在那儿,规规矩矩,乖乖巧巧。也只有这时候,她这个人、这个脾性,倒真的是有了几分人如其名错感。
“站在那儿干什么?”康熙忽然间有几分想笑,看她这么乖乖顺顺的样子,不必提,前提必然是被突然的怒气吓到了。
态度是那么个态度,话语里也带了几分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李德全这个在皇帝身边伺候了十多年的奴才,瞬间敏锐察觉到这一点。
皇上态度有缓和之像。纳喇庶妃再哄上一哄,说上一两句软和话,大概就能雷声大、雨点小,过去了。李德全提着的心,缓缓放下来。
沁柔脑子一瞬间转动,她还未必能察觉出来帝王的松动,依旧还有些紧绷着,立马就规规矩矩、乖乖巧巧道:“皇上正生气呢?天子一怒,威严赫赫,恩危吓人,奴才现在应当乖些。”
沁柔会答话,不是因为她相信自己,而更多的,是因为有五六分的自信来源于一旁的李公公。
李德全陪伴伺候在康熙身边十多年,可以说,后宫哪一个嫔妃,对康熙的了解,都没他来得深。而在李德全面前,康熙这名大清的帝王、少年天子、天下之主,是最不需要隐瞒帝王本性喜恶的。
可以说,对皇后的信任,都不及对李德全李公公的信任来得深;皇后对康熙的意思的了解,沁柔或许都要迟疑几分;
而李德全!某些程度上,李德全的态度就已经在近乎明示了康熙的态度。
李德全这个人,能在康熙身边伺候这样久,十多年的日子,就是康熙的玉玺,都没陪他这么长时间。
并且越来越得皇上信重,从没换掉他,可见在伺候皇上、揣摩上意这一块儿,已是无人能出其右。
沁柔能这么乖顺的回话,某种程度上,也是李德全无声的暗示。有时候说话,不一定需要语言。
她只需清楚这一点,在李德全那儿:皇上,是第一位的。倘若帝王有诏有问,李德全必然不敢糊弄。
而李德全此时的无声,几乎就已代表了一种默示!无声的……帝王询问的对象,不是他。
从结果很容易推出结论,不是,他,就是我!
沁柔还能不上赶着?她头不铁,也欺软怕硬识时务,必不会不撞南墙不回头。
有心眼,但心眼不能太多;心眼太多的人,太滑溜,很难让人
看着康熙那张喜怒不定的脸,沁柔噤若寒蝉,乖乖巧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