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大品般若、土断禁区

雍凉风云 黄油之手 2294 字 1个月前

释道安入襄阳时,走到新野派竺法汰及其弟子二十四人沿长江东下建康,当时正值晋废帝司马奕继位。而驾崩的晋哀帝司马丕,因为虔信于天师道,为求长生断谷饵药,最后服食金丹身亡。

其实自东晋第二位皇帝,二十六岁驾崩的司马绍开始,他的两个儿子三个孙子五位皇帝里,除了被废的司马奕活的稍久一点,其他四人同样短命,司马衍死时二十一岁,司马岳二十二岁,司马聃十八岁,司马丕二十四岁。

释道安到襄阳后,腿疾尚未严重到不能行走的习凿齿立即前去拜访,二人此前虽未谋面,却已通过书信往来神交多时。入住襄阳白马寺后,释道安主动适应东晋朝野崇尚玄学的风气,每年讲放光般若经两遍,宣扬与玄学相互融通的大乘般若学。

其实在释道安之前,建康已经有人讲说般若学,此人叫作竺法潜,出自琅琊王氏,是王敦、王导族弟。竺法潜十八岁出家,师事于中州名僧刘元真,二十四岁开始讲说法华经、大品经,因解义精深又善于表达,前去听讲之人常有数百。

大品经也叫大品般若,三国时颍川朱士行西行至于阗,得到般若经梵书正本,遣弟子送到洛阳,后来译为放光般若经,与之前译出的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在品目开合上略有不同,内容大同于大品般若,不过大品般若经被完美译出,则是后来的鸠摩罗什之功,到了唐初又由玄奘重译。

竺法潜仪表魁伟不凡,气度庄严大方,司马睿、司马绍、王导、庾亮等人都礼敬于他,常有往来。司马丕继位之初,多次遣使者到其隐居的剡山相请,他只好从命前往建康暂居,于御筵上开讲大品经。

这些短命皇帝的死,与东晋朝堂上的权力斗争关联甚深,可谓是风云诡谲,琅琊王氏在王敦之乱后权势受到削弱,苏峻之乱后庾氏兄弟也相继出任地方。

司马衍临终前,司马丕、司马奕兄弟一个刚满周岁一个尚在襁褓,庾冰建议由司马岳继位,成为接受遗诏的辅政大臣,旋即却由中枢外任江州刺史镇守武昌,另外四个辅政大臣则分别是何充、司马昱、司马曦、诸葛恢。

何充、诸葛恢(祖父诸葛诞,司马睿是诸葛诞曾外孙)与庾氏、琅琊王氏、谢氏互有姻亲,司马昱是桓温好友,司马曦背后则暗藏着太原王氏的影子。

王导死后,琅琊王氏的领军人物,一个是曾密告司马绍王敦将反的王允之,另一个是善于周旋、联合谢安对抗桓温的王彪之。

司马衍死前,琅琊王氏与外戚庾氏的冲突已是异常激烈,王导之子王恬守丧三年期满,仅被任为豫章太守。而豫章当时就是个贬谪流放之所,王允之因此对执政的庾冰不满,自请卸任江州刺史转授王恬,他肯定是没这个权限的,况且这么做也是在否定朝廷的权威。可碍于琅琊王氏的权势,中书监庾冰不得不服软,任命王恬为吴郡内史,但也顺势拿下王允之的江州刺史,改授卫将军、会稽郡内史,让他们去跟江南本土士族碰撞。

比起兄弟庾冰的弯弯绕,庾氏兄弟中行二的豫州刺史庾怿更为直接,派人送酒给王允之,对头送礼物来,王允之没理由不怀疑,找了只狗一试竟是毒酒。司马衍得到王允之密报后大怒,斥责说大舅已乱天下,小舅也要这么做吗?庾怿得知后,于事发次月饮鸩自杀,六月初五司马衍驾崩,八月彭城王司马纮死,十月甲午日王允之亦死。王允之到建康后担任卫将军,没有接受会稽郡内史一职,前任卫将军就是司马纮。

这个时候庾冰对朝廷中枢已经失去了掌控,庾怿、司马衍、司马纮、王允之的死都是非正常死亡,他虽然还不清楚是遭了谁的算计,却意识到这整件事背后是一个庾氏无法抗衡的庞大利益联合。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庾冰为了不把自己也搭进去,只好匆匆布置后出镇地方,为庾氏保存力量。

庾怿要杀王允之,政治手段之外还有暗杀,公然送毒酒简直蠢到家了,但事发后人证物证都对他不利,简直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加上皇帝外甥的怀疑,他为了保全家族只好自杀。司马纮则是被人利用,以他宗正加散骑常侍的身份,在司马衍身边离间其与庾氏外戚的关系,直到事发前他才察觉不对,装作疯病罢职归家称病不出,却还是没能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