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岁赐

星月伴风云 坑必填 2175 字 1个月前

“按朕之前的承诺,若以你对今年全国税赋三千五百八十万两来测算,今年朕应该给睦王七百一六万两。何故爱卿让朕只给五百万零八两呢?我记得近十年来,最少的那次都给了睦王五百零二万两”孙世民好奇地问道。

听到皇帝这么问,刘喜恭敬地道“陛下,今年全国旱涝灾害频发,所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朝廷应该拨备更多的预算用于防疫;而虫灾次年发生的几率也比往年要高。因此臣建议少支付点给睦王”

“那睦王那里如何交代?”孙世民凝神看着刘喜问道,他当然想少给点啦。

“这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朝廷对外宣布今年的税赋实际为二千零四十万两,二成的确是五百零八万两。二是对睦王交代朝廷的难处,让他少收点,与国共克时艰,而五百零二万两,乃成武元年陛下赏赐给他的数额,当时因为天下初定,乃是睦王拿的最低年份。我们这次给他这个岁赐,也是比最低年份要高了,同样体现了陛下对他旱涝保收的承诺。”刘喜躬身道。

孙世民沉吟道“若按第一种方法,若被睦王发现我们少报了税赋总额咋办?”

“臣很早已经知道这个今年税赋的敏感,因此采用了特殊的方式,就是让左右侍郎及员外郎各统计一块,而且命令他们不许互相打听其他人的部分。同样,他们在分配给各吏员实际统计时也采用了这种模式。因此真正的税赋数据只有陛下和老臣知道。陛下不说,臣不说,睦王如何得知。即使退一万步而言,要是睦王最终发现数据不对责难时,那么老臣已是花甲之年,老眼昏花,一时看漏了,那也是正常的。他睦王有什么意见冲着老臣来便是。大不了,臣愿意引咎辞职,告老还乡”刘喜说着说着,不知不觉抬起了头,看着皇帝的双眼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泛着晶莹的泪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世民看着这个满头白发的臣子,古井无波的平静脸色也泛起一丝的涟漪。刘喜这个人其实能力并不出色,左右侍郎都比他更强。但是这个刘喜有一点是别人比不了的,就是忠心,凡事都以他老孙为重,根本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所以孙世民把国家管家之职交给他,很放心。

“爱卿乃朝廷的肱股栋梁,何来告老还乡之说。朕跟你说,只要朕还在位一天,你就是朕最信任的户部尚书。”一向很平静的孙世民这时也难免激情地道。

刘喜听到这句话,眼中的泪水不由得溢出眼眶,不容易,诚如孙世民那样的皇帝能说出如此推心置腹的话,真的不容易。因此刘喜颤颤巍巍地道“臣得蒙皇恩,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世民点点头,闭上了眼睛,平复着心情。

“国库尚余多少库存”孙世民缓缓睁开眼问道。

“随着各地税赋的缴纳,国库目前尚余一千一百三十二万两”刘喜如数家珍地道。

听到刘喜如此说,孙世民用力地点点头,好像下了很大的决心似的。沉声道“那么就按朕承诺的那样,今年的岁赐给睦王八百万两”

“啊?八百万两?”刘喜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嗯,就给他八百万两。另外,给睦王一个说明,说今年的确税赋减少,但朝廷近年结余甚多,感念睦王为国做的贡献。所以赏他一个整数。”孙世民眼中泛着神采道。

“陛下,万万不可啊。按照以往,每年正月都是朝廷花大钱的时刻,至少要五百万两。若给睦王八百万两,朝廷很有可能因钱粮问题而不能维持经营的”刘喜的头摇的如拨浪鼓,顿了一下,继续道“臣宁愿陛下给七百一十六万两,也不能多给八十多万两,我们没有必要……”说到这里,刘喜自觉失言,马上闭嘴。

“爱卿应该是想说没有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对吧?”孙世民笑问道。

刘喜咬咬牙,好像豁出去似的,用力点点头。

“爱卿莫要多虑,开春支出部分若有缺口,可从内库中填补。”孙世民笑着安慰道,看刘喜还想说什么,用手打住道“朕意已决,爱卿照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