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董卓风云》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依旧是一片死寂。大臣们或低头沉思,或目光闪烁,却无人敢直视龙椅之上的皇帝。就在这时,一位身着朝服的中年大臣缓缓走出队列,跪倒在地,声音虽不高亢,却异常坚定:“陛下,微臣愿往并州任职!”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一片。众人纷纷转头望向那位中年大臣,眼中既有敬佩也有担忧。刘宏闻言,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站起身来,走下龙椅,亲自扶起那位大臣,道:“爱卿忠勇可嘉,朕心甚慰。并州之事,便交予爱卿了。望爱卿能不负朕望,保我边疆安宁,百姓安居乐业。”

中年大臣丁原躬身领命,心中虽有千般不愿,但身为臣子,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他暗暗下定决心,定要以一腔热血,守护这片土地,不负皇恩,不负百姓。

随后,丁原恭敬地向刘宏皇帝禀报:“陛下,如今并州北方五郡已被300万鲜卑族占据,而南方四郡仅有70万汉民。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我们应当如何应对?”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当前形势的担忧和对未来的迷茫。

刘宏皇帝微微皱眉,思考片刻后说道:“并州乃是我大汉的重要边疆地区,不能轻易放弃。朕决定派遣大军前往并州,同化鲜卑族,恢复失地。同时,要加强对南方四郡的防守,确保汉民的安全。”

丁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皇帝的决策,但又提出了一些疑虑:“陛下,并州北方五郡地域辽阔,鲜卑族人数众多且战斗力强大,想要同化他们并非易事。而且,派遣大军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此外,并州地处边疆,与匈奴、乌桓等少数民族接壤,一旦发生战争,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冲突。因此,我们需要谨慎行事,制定出详细的战略计划。”

刘宏皇帝听了丁原的话,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解决并州问题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于是,他下令召集文武百官,共同商讨应对之策。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确定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军事力量,增派军队前往并州,加强对北方五郡的防御;其次,发展经济,提高并州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以满足军队和百姓的需求;最后,加强外交手段,与周边少数民族建立友好关系,共同对抗鲜卑族。

在实施这些措施的过程中,刘宏皇帝还特别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说:“并州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是大汉的子民,我们应该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在神国纪元4年4月1日的曙光初破之际,并州,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宁静被一股暗流悄然撕裂。一场风暴,无声却猛烈,正酝酿着改变天下格局的壮举。董卓,昔日的权谋巨擘,以世人难以置信的决绝,于并州南部,悄无声息地终结了名将朱隽的辉煌,顺势将五十万精锐之师纳入麾下。这一惊天之变,如同晨曦中的惊雷,瞬间震颤了四野,各路诸侯无不瞠目结舌,天下局势因此风云变幻。

获得如此庞大的军力后,董卓的野心如同被烈火点燃,再也无法遏制。他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西方——并州西陲,卢植所统帅的三十万大军所在之地。董卓深知,唯有不断征伐,方能稳固其霸主地位。于是,他亲率铁骑,如同暗夜中的狼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卢植的部队发起了猛烈的突袭。卢植虽英勇,面对董卓精心策划的攻势,终究力有不逮,大军溃散,卢植本人也只得黯然撤退,三十万雄师化为乌合之众,四散奔逃。

胜利的鼓点并未因卢植的败退而停歇,董卓的铁蹄继续向西,直指凉州——这片自古以来便是军事重镇的沃土。凉州,以其险要的地势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了董卓下一个征服的目标。经过一番激战,凉州城破,董卓凭借其无可匹敌的军事实力,迅速稳固了对这片土地的统治。为了加强控制,董卓甚至下令将并州七十万百姓迁徙至凉州,这一举措不仅充实了凉州的人口,致使凉州百姓达到一百一十七万,更为其后续的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董卓的这一系列举动,在天下间掀起了滔天巨浪。各路诸侯纷纷派遣密探,密切关注着董卓的一举一动,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吞噬的目标。同时,有识之士也开始担忧起天下的未来。他们深知,董卓的野心一旦得逞,必将给天下带来无尽的灾难与痛苦。于是,他们开始秘密联络各方势力,筹划着如何联合起来,共同抵御董卓的扩张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