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早朝上的拉扯

“标儿啊你看,这朝廷在咱的手中,乌烟瘴气的。你是不是可以……”

朱标头皮发麻。

要是老头子用别样的口气说这番话,或者是直接收拾他一顿,他都觉得轻松不少。

可现在……

一旦答应下来,那就意味着跳进坑里了,一时半会儿出不来。

要是不答应呢,满朝文武会有意见的。

毕竟现在的情况就是,他是大明的希望。

没了他,一切都不可能的。

朱元璋的目光很平静的落在朱标身上。

随着朱标的沉默,其他大臣也看了过来。

大家都在猜测,这种时候朱标为何会沉默,这个问题很好回答的。

在沉默了好一会儿后,朱标深深的叹息,走出来,对着朱元璋拱手道:“回父皇,这段时日朝廷虽说事情有些许复杂,感觉也不是很有条理,可大明本就是父皇辛苦多年才建立的王朝,怎会有错?做不好也就罢了,改正也就是了。儿臣愿意尽心尽力的辅佐父皇,让大明焕发新的生机。”

朱元璋:……

他的脸黑了。

这臭小子,竟然不跳坑啊。

哼,就算你不跳坑,咱也有办法收拾你。

“行啊,那标儿说什么咱做什么就是。”

朱元璋笑着应下。

“那这吏考……”随即朱元璋就给朱标提了一个难题。

这吏考一旦纳入律法,便要同科考一样,三年举行一次。

如此一来,天下士子可三年内有两次机会。

一次难,一次易。

对于有志向的士子而言,绝对是好事。

但也仅仅是对于士子。

每次大型考试,都要出动不少朝廷中人。

各个环节,更必须要好好把关,不可有缺漏的地方。

作为统筹者,在考试举行的那几个月,焦心的事一件接着一件,不曾断绝。

然,即便是吏考出了成绩,也会有别有用心之人,通过其他渠道来得到些许好处。

可以说,这吏考,和科考同样重要。

这些朱标不是不知。

此次的事,对他来说,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计划。

“翰林院夫子,胡可知大人可作为吏考的统筹者,命,士大夫。试题则由翰林院众多学子共同定制。但因吏考与科考有所不同,吏考的题可着重于礼法,律法对大明稳定的作用等。”

“其次,吏考应与科考一致,分为,乡试会试殿试,取前三甲,再派锦衣卫调查其家族,确定无误后,可安放在六部,或外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