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吴国之乱

孙霸头脑很清楚,割据只会慢性死亡,所以登基之事他才一拖再拖。

然而,一次两次可以,他不能次次拒绝孙鲁班的请求。

要知道他上位的底气,主要来自于全氏,甚至是眼前的这个女人。

“大王不要再犹豫了。”孙鲁班又一次开口:“若是让孙和抢占了先机,到时名不正言不顺的,可就是大王你了。”

............

消息终于传回了洛阳。

不过魏国这边得到的消息相对片面,碎片化。

吴国在那次大战之后加强了对大江的封锁,平时只有部分流段可以通行,且要经过严格的排查。

跨江北渡的更是难上加难。

故而散布在吴国境内的魏国细作一时间行事不便,情报的获取和传递都受到极大阻力。

不过一些大的动作,终究还是瞒不过,而且是事关重大,细作们就算是冒死也将消息传递回洛阳。

就在十几天前,孙霸于武昌登基为帝,改元??太元,追谥孙权为吴大帝。

随后,拜全琮为左大司马,孙峻为右大司马,步骘为上大将军,朱绩为大将军,孙弘为卫将军兼领中书令。

这一刻天下才知孙权驾崩的消息,皆大为震惊。

而在大江之上,时常能看到吴国的水军舰队。

他们主要分布在武昌到建邺这一段水域,而柴桑港的驻军已辨明是诸葛恪的军队。

夏侯献把这些情报整理后拼凑起来,认真分析了一阵得出一个结论:吴国内讧了。

看得出来孙权临终前,定是在心中挣扎了许久。

但其实他怎么选都不一定对。

二宫以来大臣们纷纷下场站队,势同水火。

如今孙权骤然离世,他们只会全力支持旧主,以免遭到清算。

除非孙权将二人纷纷罢黜,立一个幼帝,如此吴国朝堂只会受权臣摆布,而不至于两方大动干戈了。

可惜,没有如果。

夏侯献很快召集心腹们来相府商议此事,同时还有一个平日里不常见到的身影——大司农桓范。

有幕僚建议,应当趁此时机发兵攻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