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建议法学专业最好选修一些这样的课程,如果可以的话辅修一些这样的学位更好。
假设一个数学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的法律人去搞大数据,显然让人更加具有想象力。
当然我们不能小瞧了,法律这种人文社科专业,事实上法律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理性思维,而且对社会制度具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这些又是单纯的理工科背景所不具备的,而这样的知识框架对于应用理工科的专业知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也就是拥有人文精神的理工科知识将会在现代社会更加如鱼得水,这方面的例子可以想想乔布斯。
因此未来的法学教育,除了面向实践,我个人认为就是要面向理工科的专业知识,至少高等数据绝对不能再搞成选修,这个是非必修不可的,因为这东西上班以后再学有多可怕。
3.司法公开不仅有利于公正,而且是在为法律职业成长搭建舞台
如果演员的演的戏不被观众看见,那他怎么可能成为好演员。
因为他缺少足够的压力和足够的激励,他的好与坏都不会被人看见,那么他们就无法得到必须的反馈。
没有反馈他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完善自己的职业技能。
司法公开不仅仅有利于公正,而且有利于法律人的成长。
这个成长不仅仅是律师的成名,也包括司法官自身的成长。
没开过大庭的公诉人怎么知道能办大案子呢?
而这个大庭最直观的就是旁听的人多,要坐在大法庭才能做得多,而且辩护人多感觉要舌战群儒,更加重要的是社会关注度高,可以通过出庭表现将影响放大。如果再加上庭审直播的话,那就是影响面放得更大。
当然这个影响自然是双向的,既可能获得喝彩,也可能因为表现糟糕而被批评。
而这些都是真实的反馈,只有这些反馈公诉人才会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才会知道自己哪有问题,才会下决心磨练自己。
而这些公开化的庭审机制正是磨练自己的最好场合。
因为这种场合最为真实,每一句话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因为真实才会真正的认真起来。
为了荣誉感,为了面子,为了在放大的出庭现场能够获得更好的表现,必须要苦练内功,必然要重视证据和引导侦查,必须要把证据搞扎实,把法律吃透,并反复磨练语言表达技巧。
而在这些个个人化的磨练过程中,显然是有利于司法公正的。
是为了把出庭效果搞好也要把司法公正搞上去,因为只有司法公正才能有最佳的说服了和出庭效果。
这种公开的可以放大影响力的场合,对律师也必然拥有极大的吸引力。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更多的人看见,如果搞得好必然可以直接获得名与利的回报。
为了这些个人性的回报,他们也必然拼尽全力准备,为司法公正挑毛病。
一方面千方百计避免被挑毛病,一方面一定要把毛病挑出来,其实他们都是共同的在查找案件中的毛病,要么是自己的挑出来,要么是被动的被人家挑出来,总之这种比赛挑毛病的公开化方式,必然是对司法公正的更好加持,让司法公正百炼成钢。
而法律人在这种公开化的司法竞技中也必然百炼成钢。
而这正是法律人的一条成长之路。
事实上,司法公开是司法公正与法律职业成长的协同进化之路。
其实法律职业的未来,不是看出来的,作为一条路它必然是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