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由于采掘方式是手工挖掘,开采量非常有限,有名的矿脉都没有深入开采,因此顶级的翡翠产量也非常稀少。
回顾清宫传世的翡翠实物,我们可以发现当时更注重色彩,对于翡翠的水头并没有过多的追求,因此翡翠的历史就形成了以“绿色”为主导的基调。
在玩翡翠的方法方面,赌石是主要形式,直到今天云省边境地区仍然延续着这一传统模式,擦口和蒙头成为主流。
这些翡翠界的前辈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包括一些老矿脉的规律以及现今行业中的许多术语,都起源于誊崇这一体系。
在上世纪60年代,国际环境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Y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导致翡翠需求急剧增长。在此期间,跟随M党残军部队的云省籍官兵和R侨,开始从事翡翠生意。
他们将帕帕的翡翠原料运往Ta国和缅国的大力和美镇进行交易,随后转移到清市。这吸引了许多来自港岛和湾岛的玉商前往清市购买和赌石,这一繁荣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末,开创了翡翠历史的第二个辉煌时代,即"清市时代"。
在那个时代,翡翠界涌现出许多传奇故事,许多缅国的中介公司也在那个时期兴起。由于历史的惯性,这个时期的主要形式仍然是赌石,并发展出一套类似帮会的手势,只有行内人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观赏石头也必须由熟人引领,否则很难看到好的宝贝。赌石通常是从缅国运到清市的几家大公司,然后通过这些中介公司联系湾市和港市的有实力的商家来观赏和购买石头。
这一时期也培养了一批赌石高手,许多人因为赌石而致富,但大多数人最终都破产了,也印证了那句“十赌九输”。
即便如此,时至今日,依旧有源源不断的人们入坑、发达,也有更不计其数的人们因此家破人亡。可能这种“高风险”和“高回报”并存的特性,才正是赌石最大的魅力吧。
因此,赌石界有句名言:“不是石头风险大,而是人的贪欲深沉。”这句话意味着风险并不在于石头本身,而是在于人们对赌石的贪心和欲望。